历下区舜井社区就业创业驿站城市的发展如同一场持续的接力赛,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就业,无疑是这场接力赛中关键的一棒,承载着民众的生活期盼,关联着城市的繁荣兴衰。
在新时代浪潮中,济南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坚决扛起稳就业重大责任,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就业优先战略为指引,出实招、谋实效,在政策扶持、重点群体保障、创业带动、服务优化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积极创新就业工作模式与路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促进体系,着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人民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今年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9.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5万人。
充实政策工具箱 夯实就业基石
政策扶持是就业工作的坚实后盾,是助力就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带着满满的诚意,我市积极调整优化“济南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2024版)”,制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15项措施,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通过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惠企利民举措,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组合拳”效应,为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就业活力不断激发。今年,累计为2.01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吸纳就业、社保、见习等就业补贴资金8880.4万元,惠及企业5794家;为4.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就业援助补贴7.6亿元;为5.6万家企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23亿元;发放创业贷17.31亿元、泉岗贷22.12亿元,落实各类创业补贴2017.6万元,扶持市场主体9505家,稳岗扩岗2.95万人。
浇灌帮扶及时雨 释放就业活力
在推动就业工作的进程中,济南市始终将重点群体就业视为重中之重,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全力确保各类群体就业有门、创业有路。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试点,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4所高校成功入选省级试点;强化职业规划、精准岗位推荐及系统创业培训等全链条服务,为大学生就业创业铺就坚实道路。今年,累计组织“选择济南·共赢未来”驻济高校系列双选会70场,提供岗位信息51.1万个;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23人,开发见习岗位2.32万个;贴心服务济南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49万人,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助力青春梦想在泉城启航。
日前,济南市首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能力实训营”成功举办,4天时间里,国家级职业指导师、山东省职业指导专家等通过“互动式”教学,为学员们精心烹制简历制作、面试表达等课程“大餐”,并设置互动教学、模拟路演、实地访企等特色环节,帮助40名高校毕业生明晰职业发展路径,坚定就业信心。
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温暖精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深入实施,今年新开发上岗1.56万人,在岗总人数达9.37万人,累计发放补贴11.3亿元,充分发挥了公益性岗位“托底线、救急难”的兜底性保障作用。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余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489人。
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坚实有力。济南以推进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提升九大行动”为牵引,举办“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376场,培育建设慧心巧编、玫城红色劳务等22个特色劳务品牌,开展农村劳动力补贴性培训1.72万人,帮扶本地脱贫劳动力就业2.9万人。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成立济南市东西部劳务协作临夏工作站、济南临夏劳务协作就业创业服务联盟,转移重庆武隆、甘肃临夏脱贫劳动力来济就业361人。
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提速增质。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冬季送温暖”“进工地送政策”“七彩课堂”等系列关爱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惠及1.2万余人,让泉城的服务更上心、关怀更贴心,让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更安心、生活更暖心。
激活创业源动力 创造就业增量创业是就业之源,活力之泉。我市着力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2024年,济南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全面升级,个人贷款额度上限提至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400万元,在全省首家上线“济担-创业贷”数字化业务系统,政策触达更便捷,服务效能大提升。依托市创业指导中心等平台,开展政策宣讲、项目路演、创业指导等创业资源对接活动97场次,近万名在校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受益。黄河流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创业街区试点建设有序开展,综合性、特色性创业孵化体系逐步成型。
资金支持、政策指导、载体建设是创业的基础性支撑,氛围营造、榜样引领更是吹动创业“一池春水”的袅袅暖风。今年,第七届济南市创业大赛成功举办,2个项目斩获省赛一等奖,创业英才荟、“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好戏连台,创新创业激情迸发、活力涌动;联合《济南日报》开设“创业济南行”专栏,创业典型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泉城大地成为创业者的逐梦热土。
送好服务雪中炭 提升就业质效
在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征途上,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能助力求职者精准找到契合自身的岗位,也能让企业顺利寻觅到所需的人才,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对接,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社区微业”行动,将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范畴,坚持“大数据+铁脚板、软件+硬件、政府+市场”相结合,全市累计建设社区就业服务站点5456个,打造示范性服务站点195个,配备社区专(兼)职工作人员6264人,涌现出“商圈就业驿站”“非遗就业平台”“能人创意工坊”等一批促进就业的新载体、新平台,促进就业4.8万人。全省“社区微业”现场会在我市举行,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充分肯定,被《学习时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国家级媒体刊发报道,并在全省推广。
丁丽娟是章丘区绣源北城社区的一名宝妈,在社区的帮助下,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学习编织、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实现技能提升与增收致富双赢。“这份工作让我在家庭生活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丁丽娟的感慨,道出了“社区微业”给群众带来的实惠与改变。
为进一步赋能“社区微业”,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开展“四个对接”精准服务,加强与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培训机构、市场资源的对接,促进就业供需匹配,夯实基层服务基础,全面提高就业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今年以来,对接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4.87万人,对接企业1920家,对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76家,归集就业、用工需求6.28万个,提供就业服务近10万人次。
为全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我市人社部门牵头组建省会经济圈求职招聘服务联盟,举办中等以上规模招聘会593场,提供岗位信息64万余个,设立用工服务专员队伍4686人,保障企业用工10万余人。其中,自今年6月济南比亚迪提出扩大产能大规模招工的诉求以来,我市快速响应、多方发力,线上线下同步推送招聘信息,省内省外联动推进劳务协作,累计动员2.6万余人入职济南比亚迪,充分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比亚迪送来锦旗,感谢人社部门服务企业的担当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