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络厕所”不能封号了事

2024-12-26 07:37:3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琦

责任编辑:田艳敏

  “网络厕所”戾气充斥,乱象滋生。2023年11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第一条便是坚决打击“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一年过去,“网络厕所”躲进了更深的阴影之中。更令人惊讶的是,“网络厕所”的用户不少是未成年人。

  (12月25日《羊城晚报》)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煽动未成年人进行网暴的行为持续引发关注。恶意弥漫、戾气横生的“网络厕所”,严重污染了网络风气,损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网络厕所”的存在,犹如一个隐形的毒瘤,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谩骂、攻击甚至造谣的言论,而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无辜的未成年人。他们或许只是因为一些微小的过错,或者仅仅因为与众不同,便成为“网络厕所”用户集体攻击的对象。这种肆无忌惮的网络暴力,不仅让受害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其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厕所”的运营者往往也是未成年人。他们或许出于好奇,或许为了追求刺激,创建并管理这些充满戾气的平台。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不仅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更会对自己的未来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对于“网络厕所”的治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封号、删帖等简单措施上,更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成因,从制度、平台、家校等多个层面入手。制度层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厕所”等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鼓励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监督,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平台层面,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厕所”等违规内容的识别和过滤;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用户信用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甚至可以考虑将严重违规者纳入行业黑名单。

  家校层面,则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培养他们辨别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不良行为。

  “网络厕所”等网络暴力现象的存在,也反映出当前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仍显不足。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未成年人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在治理“网络厕所”的同时,也要正视未成年人心理诉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作者:王琦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