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排一科订一套,有些老师还会另外增订,不为教学只为拿回扣;教辅推荐订购层层加码,有地方8年间教辅征订人均费用翻番;教辅材料背后利益深度捆绑,一名教育局一把手落马牵扯到多所学校,多名教育部门和学校干部职工涉案……江西有关方面亮剑“教腐”。(12月26日《半月谈》)
教辅作为教学辅助材料,自然有其存在价值。然而,教辅变“教腐”现象存在已久,多年来不时看到地方教育官员、学校校长、老师涉及“教腐”。尽管相关部门制定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各地也在积极遏制这种腐败,但由于教辅涉及巨大利益,这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
有业内人士估计,我国教辅资料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为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60%的利润。教辅“蛋糕”如此巨大,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教辅定价起就为回扣留有空间,入围各地推荐目录同样存在腐败。在教辅征订环节,部分教育官员、中小学校长以及教师都能从中获利。
比如近期被查处的某教育局一股长表示,“我推荐课外读物,主要考虑哪种回扣多。”除了个别教育官员推荐外,有的校长也会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家长征订教辅从中受贿。而部分教师则通过指定学生到某某书店或网店购买教辅获取提成,甚至某些教师重点围绕教辅上课和布置作业,逼着家长去购买教辅。
也就是说,虽然许多地方明确规定,一门科目最多订一本教辅,但在教育官员、校长、教师多方推荐、组织购买下,实际上远超规定数量。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也抵消了“双减”政策效应;不但加重家长经济负担,还腐蚀了教育“肌体”,带来多重危害,亟待采取有力措施整治中小学教辅乱象。
反“教腐”先要找准原因。从实际情况看,“教腐”既与教育系统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道德、法治观念缺失、利欲熏心、权力缺少监督制约有关,也与教辅书商、代理商千方百计拉拢腐蚀关键人员有关,即行贿方与受贿方利益高度捆绑,形成腐败共同体。加之这种腐败点多面广,对反腐工作是巨大挑战。
而在笔者看来,教辅变“教腐”的根本原因是商业化。无论是教辅材料供给方,还是推荐方、组织征订方,都看到了教辅市场的巨大利益,在这种利益诱惑下,相关各方为了私利就无视“双减”政策规定和学生、家长的负担。所以,治理这种“教腐”的关键一招是将教辅商业化转变为公益化。
进而言之,只有免费为学生提供教辅材料,并禁止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学生购买,才有望终结“教腐”乱象。因为市场化的教辅书商无法从中获利,就会自动退出,那么教育系统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也就没有机会受贿。这需要相关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以有效反腐,并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江西探索实践也印证了去除商业化才能根治“教腐”。其一,严禁教育系统推荐、组织征订或代购教辅材料;其二,组织全省1000余名一线优秀教师,编写辅导资料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其三,财政出资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义务教育文字作业本、寒暑假作业等学习材料,与教材一起免费配送。
如此改革后,既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又让学校回归清朗校园,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笔者以为,这为我们提供了根治教辅变“教腐”的样本。希望能汲取这一成功经验,在制度设计、财力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及时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