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并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精准研判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五个“必须统筹”,为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期特邀两位专家,分别就“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与“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进行深入阐释,对于全面深入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我市经济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客观规律,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科学把握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趋势和规律,实现济南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要素、创新、主体、区域等多维变量的互动与融合,需要把握好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准着力点,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行稳致远。
▶▶处理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产业的迭代演进是多种产业业态融合、并存的长期过程,受科技创新、市场需求、要素供给、组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抓好产业发展是强省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过去几年,济南市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构建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量子科技、金融服务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继续坚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聚焦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细胞与基因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中新未来产业城、山东未来产业园等重大载体,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传统产业在吸纳就业、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和沃土,新旧动能转换不能忽视或激进淘汰传统产业,“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不断迈进,促进产业结构平滑转型。
▶▶处理好要素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关系
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作为动能形成的两种不同方式,虽然动力来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形成方式不同,但是二者具有互补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转换和融合,实现协同发展。要素驱动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等传统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而创新驱动则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通过各类要素投入培育了经济发展的传统动能,打造了基础扎实雄厚、结构相对合理、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体系,创造了万亿级的经济规模。现在进入数字化时代,要素驱动的边际效益在逐渐递减,而创新驱动的潜力则在不断释放,需要在要素驱动的基础上,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立足国情、省情,顺应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济南市丰富的科创资源优势,制定和完善支持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强产学研、科教融等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原始创新成果、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和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以增量扩张和存量优化共同塑造新动能。
▶▶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辩证地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离不开对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把握,必须摒弃“喜新厌旧”,防止把传统产业视为“低端产业”“落后产业”过度退出,导致新旧动能断档失速。传统优势产业比重大是我省、我市的实际情况,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势和难点所在,必须区别对待,实行差异化政策。要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设要求,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落后产能,低附加值、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的过剩产能,“低小散”“脏乱差”的企业,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整治;对于有条件创新升级的行业和企业,可以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对于可以整合优化的优势传统行业产业链,要围绕技术瓶颈和高附加值环节,加强技术攻关和针对性招商,推动产业链整合优化。在做好“破”的文章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优势产业,打造高端产业载体,继续强化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撑的融合,构建覆盖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产业培育链条,发展壮大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要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产业的“破”与“立”,关键在精准,要点在平衡,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只有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才能够打破旧有的思维定式和体制机制束缚,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宏观治理与价格调节的关系
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本质上是对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链更加完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推动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型增长转变。从资源配置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等手段,引导资源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领域流动,从而为新动能的培育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政府则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弥补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使资源在新旧动能之间合理分配。从创新活力看,市场机制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政府则通过提供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从产业升级看,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新动能的培育和旧动能的更新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保障;市场则通过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因此,政府治理和市场调节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各有所长,能够形成互补与协同效应,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共同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处理好区域协同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由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在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功能定位和发展水平上具有差异性,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必须处理好区域协同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济南市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区域战略,强化沿黄地区交流协作,加强与沿黄地区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项目、机制联动,协同推进生态保护治理,探索与西咸新区、郑东新区等重点区域建立高层对接机制,共建产业技术联盟、跨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联合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人才交流合作、行业标准制定,强化创新资源跨区域共享;加快推进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强与鲁南经济圈的协同发展,与青岛形成“双核”联动发展,与临沂等城市开展对口合作,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在产业、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例如,济南市在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透明质酸、生物质材料、空天信息等产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可以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产业共同体,推动这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还要根据各区县(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特点,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例如,济南高新区可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起步区则可以依托其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本底,发展高端新兴产业和现代绿色智慧产业等。(刘德军 作者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