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完善就业创业举措,为人民群众筑牢生活根基;努力提升社保服务水平,为民生福祉撑起坚实保障;精心优化人才服务体系,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统筹助企发展和劳动者权益维护,为社会安宁奏响和谐乐章……回首2024年,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牢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城市发展添动力的使命担当,以创新为笔绘就发展画卷,以实干为墨书写担当新篇,在强省会建设中奋勇向前贡献人社力量。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新的一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向着保障民生、赋能发展的目标矢志不渝,在新时代的考卷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华章。
就业创业挖潜拓源
厚植沃土赋能梦想启航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始终是人社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年初到岁末,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千方百计拓岗位、全心全意优服务,全力为劳动者开辟广阔就业通途。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21.59万人。我市“社区微业”、新职业领域技能培训等做法被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学习时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全力打造适宜就业的政策环境,优化升级“济南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2024版)”,制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15项措施,延续实施部分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举措,完善系统性、全链条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仅如此,真金白银的投入更是让政策落地有声。2024年,我市为2.01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吸纳就业、社保、见习等就业补贴资金8880.4万元,惠及企业5794家;为5.6万家企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23亿元。
为让每一个劳动者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接连不断。2024年组织“选择济南·共赢未来”驻济高校系列双选会70场,提供岗位信息51.1万个;帮扶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1.48万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7万个;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新开发上岗1.6万人;推进落实“农民工服务保障提升九大行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84场,提供岗位信息65.34万个。
就业的活力,离不开创业的驱动。我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持续加力,个人贷款额度提高至6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高至1000万元,2024年发放创业贷、稳岗贷43.02亿元,落实各类创业补贴2618万元,带动就业2.5万人。积极推进数字赋能,在全省率先创建“济担-创业贷”数字化业务系统,并在全省率先发放首笔创业担保贷款数字人民币。第七届济南市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更是为创业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2个项目在省赛中斩获一等奖,让济南的创业氛围愈发浓厚。
技能是就业的“敲门砖”,我市人社部门以技能培训“小切口”服务就业创业“大民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20.5万人次,高质量完成16万人次的民生实事任务。围绕产业需求和群众需要,建成全省首个公益性技能培训线上平台,推出智能制造、家政养老等50余个课程。
就业服务作为“末梢神经”至关重要,开展对接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培训机构、市场资源“四个对接”精准服务,深入推进“社区微业”,构建上下贯通、资源互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聚焦先进制造业用工需求,组建用工服务专员队伍,对比亚迪、重汽等重点企业的用工诉求精准施策,为推进项目落地达产、企业增能扩产保驾护航。
社会保障兜牢托稳
精织密网守护民生安康
截至2024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人数达到780.6万、319.03万、244.67万,社保卡持卡总人数863.09万人。这一串数字背后,是市民对社保体系的信赖,也为未来生活增添了安心保障。
为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推进“全民参保·福暖万家”精准扩面工程,坚持“政策找人”,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1.6万人。同时,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费率政策,为参保企业和职工减负8.8亿元。按照上级部署调整社保待遇,惠及各类退休人员73.66万人、领待居民115.16万人。
在优化保障体系上,济南积极探索实践,在全省首批试点开展企业人才年金工作,联合金融机构在全国率先打造企业年金服务驿站,在银行网点设立企业年金服务特色窗口,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政策宣传、协助备案等专业可靠、贴心周到的全方位、个性化“管家式”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刊发信息予以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年金的企业达1200家,参保职工16.3万人。同时,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组织全市经办机构深入园区、企业、社区、村,让有需要的群众享受便利的开户缴存服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报道我市相关工作。
一年来,我市社保经办服务搭乘数字化快车一路飞驰,全力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镇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精心布局社保卡即时制卡网点769个,推动“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无感办”服务模式广泛覆盖。不仅如此,社保卡“一卡通”数字化应用场景达95项,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乘”、图书借阅“一卡通借”、消费优惠“一卡通享”,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促进了居民消费。尤为亮眼的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工伤医疗费用电子票据共享智办,办理进度查询一件事、医疗费智能审核平台、“全链条”零跑腿等服务走在全省前列。
人才引育成效显著
筑巢聚智助力城市发展
人才是时代发展的“智核”,是驱动进步的关键力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创新推进人才领域相关改革,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市人才总量超过287.5万人,并连续3年将“最佳引才城市”的殊荣揽入怀中。
为促进产才精准对接,打造“高校、人才、企业、园区、产业”“五位一体”校地合作新机制,以青年人才就业、专家教授对接、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成果转化、合作平台协同为着力点,推动高校人才资源与济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聚焦数字化赋能,创新建设集“岗位归集快捷高效、供需对接精准匹配、政策推送免申即享、市场联动激发活力、数据赋能全程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海右人才就业数智化平台,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
在拓宽青年人才引进渠道上,组织承办济南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海聚山东·海汇济南”留学英才专场招聘会等高端交流活动,开展北京、上海等12条线路“才聚泉城高校行、城市行”引才对接活动,组织462家用人单位定向引才,签约合作高校达110所,设立济南人才工作联络站61个,选聘招才引智大使156名。
着眼产业创新发展,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及实体经济需求,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七大专项行动”,举办全国人才人事科研工作交流会暨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会、全省首届猎头行业大会。高标准建设运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信息智能创新园区构建,园区总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集聚机构140家。
人才成长“土壤”的肥沃与否,直接关乎城市发展的后劲与未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搭建助力人才成长的云梯。一方面,加快建设济南市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启动建设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综合示范园,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4家,博士后双创平台达203家。另一方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济南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构建高技能人才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创新组建焊接人才发展联盟、技工教育联盟,统筹整合行业企业、协会组织、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公司、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推动技能人才培养集团化发展。此外,紧跟数字时代,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培训试点,浪潮集团等6家单位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机构,培训高端数字技术人才160人。创新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方式,新认定高层次人才2.04万人,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多元有效化解争议纠纷
城市的稳健前行离不开企业蓬勃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双轮驱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多管齐下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效能,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城市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着力构建亲善和睦的劳动关系,促进新业态劳动者“三指引一指南”落实落地,让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有规可依、有例可循。开展企业薪酬调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全市建成街镇调解中心161个、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1家。
为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安“薪”过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方位畅通举报渠道,加大“泉城安薪码”推广力度,推动市区两级清欠联合专班实体化运行。同时,前移欠薪线索调处关口,在全市在建项目创新打造“护薪工作站”,联合有关部门组建“农民工护薪岗”队伍,为外来务工人员“点对点、面对面”提供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服务,推进“小事不出班组、大事不出项目、欠薪隐患不出站点”,确保劳动者欠薪有兜底、维权有保障。
针对争议纠纷,建立“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仲裁、诉讼”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打破时空限制推进劳动争议“云化解”,全方位、多层次为劳动者排忧解难。全市仲裁结案率达99.85%,调解成功率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