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2025-01-14 19:22:58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孙慧娟 兰萃

责任编辑:田艳敏

  拍摄时间:1月14日

  拍摄地点:历下区东关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拍摄内容:社工联动社会救援力量举全力寻找一位走失的认知障碍症老年患者,并向家属提供专业“喘息服务”。

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1月13日晚11点43分,记者还在睡梦中,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来电人:历下区东关街道辖区居民汪佳佳。

  “我爸爸又走失了,能通过媒体的力量帮我们扩散寻人消息吗?”记者从电话另一端的讲述中,感受着她的心急如焚。挂断电话,记者正准备发布寻人启事,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找到了找到了!在黑虎泉公交站。”

  在去年9月份的阿尔茨海默症宣传月的活动中,记者与汪佳佳结识,其86岁的父亲患有认知障碍症,经常在外出时迷路。汪佳佳不止一次向记者讲述,她与父亲之间的“时差”。而这次走失的“时差”是4个小时。

  1月14日上午,记者在东关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见到了汪佳佳,社工正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宣传教育在社工站、在闹市街头、在居民家里。

  “在第11个公交站找到父亲”

  时间回拨至1月13日晚,道路两旁灯光璀璨,传递着临近春节的喜人氛围。汪佳佳却心急如焚,三步并作两步寻找父亲的身影。

  早上6点多,父亲就提着两个水桶出了门,准备去黑虎泉打泉水,想着过年时泡茶喝。虽然走了很远、很久,但在父亲的意识中,经常乘坐的公交车,会准时准点地出现在黑虎泉站点,“其实,爸爸早已没有了方向感,在马路对面来回徘徊。”

  汪佳佳发现父亲走失后,紧急联系社工站,社工及时联系社会救援力量。大家辗转多地,直到晚上11点45分,终于在黑虎泉公交站台找到了父亲,“也是当晚我们寻找的第11个公交站台。”汪佳佳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我远远地看见一个身影。一眼认出,那是我爸。”

  “还真是汪叔!快拿一件厚外套。”终于找到了老人,救援人员也很欣慰,他们急忙停下车,给老人披上衣物。

  面颊被冻得通红,手中提着两桶泉水。看着站台上无助得像个孩子的父亲,汪佳佳既心疼又无奈。心疼的是,寒风凛冽,父亲沿着几条街来回徘徊了好几个小时;无奈的是,父亲因患有认知障碍症,意识不到时间的飞逝、对街头巷尾的人影稀疏也变得漠然,无论如何,父亲执拗的要等……等那班“晚7点45分”准时到达的公交车。实际上,时间已飞逝了4个小时。

  看到女儿和救援队员,父亲突然脾气暴躁起来,“你们找我干啥?我自己坐公交车就能回家,用得着你们找我!”那一刻,汪佳佳再也按捺不住许久以来内心深处的焦急和委屈,蹲在路边,号啕大哭……

  东关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站长鲁亚丽轻拍汪佳佳的后背,不断安抚着,“人找到了就好,咱先带着老人回家。”待父女俩情绪平稳后,救援人员和社工将其送回了家。

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时差”里的“期待”

  1月14日上午7点30分,记者来到东关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时,工作人员正在对汪佳佳展开心理疏导。回忆起昨晚的情景,她依旧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汪叔属于阿尔茨海默症型认知障碍症患者,有着非常严重的定向力障碍,但又具有自主行为能力,这无疑给家属的照护带来很大困扰。”鲁亚丽说,开始时,患者偶尔还可以行走或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但到后来,迷路、走失的情况会越来越频繁。“这对照护者来说,有着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非常理解你的不容易。”

  鲁亚丽从专业照护角度,向汪佳佳分析老人的病情以及此次走失的病理症状。“即便如此,也不能限制老人的行动。如果缺乏活动,老人的情绪有可能变得躁动不安。”鲁亚丽边说边将一个黄手环递给汪佳佳,叮嘱其戴在老人手上,“对汪叔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手表是特别珍贵的。你可以试着告诉他,这是女儿特地挑选的一块手表,希望他能喜欢。”鲁亚丽说,如果再发生走失等情况,大家就能通过黄手环里的“行动轨迹”找到老人。

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附有基本信息的黄手环,可以帮助走失老人找到回家的路。

  “而且呢,这种阿尔茨海默症型认知障碍症患者的游走需求,往往会和以前的生活相关,例如:起床后吵着要去上班、要寻找已逝的亲人。”鲁亚丽提醒,如果家里的环境许可,可以设置一个循环的、安全的游走通道,或者利用家具和墙面形成通道回路,让患者来回走动,满足他的游走需求。

  记者从鲁亚丽的描述中了解了认知障碍症患者家属常说的“时差”,也深刻感受着患者家属学习专业照护、心理疏导的渴望与迫切。

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为认知障碍症患者寻找“好朋友”

  14日上午9点50分,汪叔在济南市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明叶的陪同下走进社会工作服务站。

  “我闺女呢?”

  “我在这呢爸。”

  “不是不是,你不是我闺女,我闺女才9岁。”汪佳佳刚想反驳父亲,李明叶急忙小声提醒,“你别急,你就说,我陪着您去找闺女。”

  汪佳佳按照李明叶的引导与“时差”中的父亲对话后,父亲乖乖去找“女儿”。不一会儿,父亲的注意力就被活动室里的欢声笑语吸引。

  “你看,老人的注意力很快被其他事物吸引了,因为认知障碍症患者的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多一点耐心。”李明叶说,“走吧汪叔,您也加入这场活动吧。”

  活动现场,社工分别通过专注力训练、音乐治疗、统感治疗等非药物干预的方法,带领组员开展健脑操、益智游戏、奥尔夫小乐器演奏等认知训练。

  “大家要在苹果、香蕉、橙子3种水果中选1个作为自己的代号,我喊橙子,那橙子代号的组员就要互换位置。”

  “好,好!”

  互动中,不少老人拍手叫好。在最后一排,汪佳佳陪着父亲参与其中,现场感受一场“破冰游戏”的有趣。

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这种常态化开展的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打破陌生感和隔阂,“今天我们还有一场书画活动,也吸引了很多这种情况的老人参与。”鲁亚丽向记者介绍,认知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危险因素多、病因复杂、危害性很大,它将老人困在了时间的“漩涡”里。

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一盒热饺子、一次暖心问候、一通心理疏导,都是对特殊人群及其家属的“治愈”。

  目前,“忆路同行”社区长者延智健脑互助项目正在进行——包括:认知障碍高风险早期筛查的风险测评,防走失黄手环公益发放、“睿智学堂”认知障碍老人社区生活适应小组等早期干预,推进“忆相伴”认知障碍老人家庭照顾者减压赋能工作坊、家庭一对一咨询等形式的家庭支持……济南正在不断加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宣传教育和建设、“认知障碍症好朋友”志愿者赋能培训。

融媒·见证丨当父母成为“三岁小孩”,谁来引导他们穿越时间“漩涡”?4小时“时差”

  党员代表积极参与到社工志愿者活动中。

  2024年12月31日,《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发布。基于此,济南市不断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社会支持系统,架起一座认知障碍老年人与社区之间沟通、服务、参与的桥梁。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孙慧娟 兰萃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