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讯 市中区以“三抓三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三防四环”的路径设计,从责任体系建设、治理能力建设、应急力量建设多维发力,形成以事前预防为核心的全链条综合监管体系,有效夯实基层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第一道防线”。
抓“体系”强“监管”,打造责任落实向心力。区级层面,持续完善“1+9+N+1”大应急体系,根据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关于建立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的工作要求,将应急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区防灾救灾减灾委员会(整合区减灾委员会、区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区应急管理委员会职责),统筹全区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区防减救委员会由区长任主任,由相应分管副区长任9个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各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形成区级牵头抓总、各部门分兵把守的工作格局。街道层面,稳步推进街道“六有”、村(社区)“三有”应急能力建设,全区各街道全部设立应急管理中心,承担原应急办工作职责,通过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依托辖区民兵、社会救援力量、企业救援力量,各街道形成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队伍,并明确人员负责日常应急值守工作。村(居)层面,在全区17个街道推行安全生产“点、线、面”网格化监管(“点”即为一家店铺、“线”即为一条街、“面”即为一个区域),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人,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建立安全监管台账,定人、定位、定职责,织密安全监管方格网。
抓“智理”强“治理”,打造安全监管凝聚力。一是不断优化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强化应急指挥中枢力量,打破数据孤岛,整合森林防火、防汛防灾、安全生产等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区、街道、村(社区)互联互通。应对突发事件时,融合运用指挥车、无人机、移动应急平台等设备设施,实现可视化监控、动态信息共享、实时会商研判、快速反馈响应等功能,以科技化手段助力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二是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平台应用。针对安全风险管控环节,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点数据库录入使用工作,督促全区400余家企业及学校研判、识别、巡查、管控风险点,目前发现并常态化管控风险点2342个。针对隐患排查整改环节,运用“泉城安全”平台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按照“红黄蓝绿”智管码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对“红黄”码企业,强化帮扶指导,加大检查频次,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三是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系统。针对季节性风险,将森林防火和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畴,通过森林防火网格系统和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系统手机终端导航式一键排查,实时自检、信息比对、系统报警、即时提醒。目前,一氧化碳系统录入监管账号160个,监管对象4218个,每月排查数据2000余项;森林防火系统录入监管账号231个,被监管防火区83个,分层分级督导模式使检查由“运动战”逐步向常态化转变。
抓“基础”强“储备”,提升应急救援战斗力。一是建设应急联防站,全区各街道建成应急联防站,形成区应急指挥中心、街道应急中心、基层应急救援站、社区(企业)、四级联动应急联防体系。各站建立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机制,按照“1+2+1+N”标准配备街道应急中心、执法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和专(兼)职应急联防救援人员;配备防护、通信、灭火、破拆、侦检、救生、防汛、森林防灭火等八大类应急救援器材,做到管理规范、储备到位,确保事故灾害打早、灭小,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二是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区级层面,成立2支森林消防救援队伍,配备专职森林防火队员100人;成立1支防汛排险应急队伍,配备防汛队员22人。街道层面,17个街道和205个村(社区)依托党员干部为主体,整合灾害信息员、网格员等人员力量,分别成立不少于30人的街道应急救援队伍和不少于10人村级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层面,与17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三是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梳理汇总区直部门26类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印发了1个总体应急预案和7个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编制总体应急预案17个、专项应急预案92个,指导205个村(居)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评审修改,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的应急预案体系。2024年,市中区共举办实战化演练84次,其中区级演练3次,街道级演练27次,企业级演练54次,共拉动230支队伍1736人次,有效检验预案科学性和应急队伍实战化能力。四是建设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储备点。推进防空与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融合共建,全区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3处,有效面积共232.58万平方米,按照我区常住人口90万人计算,人均2.58平方米,已达到人均2.5平方米的建设标准。编制区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334处续签应急储备合同,重点储备并动态管理5大品类生活保障应急物资,已实现区县级政府储备能够保障0.5万-0.7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的生活保障应急物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