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发展步伐不断提速,强省会建设之路走得愈发步履铿锵。举目西望,作为“西兴”战略的主战场,槐荫区、长清区、平阴县“两区一县”近年来抓好“西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守实业、深耕主业,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西部热土的“强筋健骨”催生发展新活力,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出贡献。
立足资源禀赋
项目抓大、抓好、抓特色
加快高质量发展,落实“西兴”战略,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是重点。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建设,支持天岳先进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落地长清的巨能液压,不仅保持着原有的锻压机、铸造机等传统产品优势,更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增资扩产,打造数控设备、专用车、氢能源车等多个新项目;济南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融产、学、研、创等于一体,对标产业园区4.0模式,依托平阴县在济南都市圈辐射鲁西南、连接京杭大运河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全方位对接泰安、聊城、济宁等市,为其提供优质的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我市西部区域各个项目的建设场景,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在“西兴”战略之下,西部热土正孕育着发展的质变、能级的跃升。
项目接续有力,展现出稳中求进的发展成果。2023年槐荫区共策划储备项目189个、总投资1209亿元,山东力冠微电子等10个项目实现当年策划、当年开工、当年投产;2024年槐荫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分领域、分部门、分街道滚动式、颗粒化研究谋划策划项目,全年新谋划项目267个、总投资1590.83亿元,创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8个月走在全市前列。
数字跃升的背后是槐荫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活力迸发:2024年以来,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新签约产业项目60个,新注册企业52家,引入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和传染病重症诊治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片区累计开工项目60个、总投资达796亿元。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内京沪会展服务大厦、京沪科创大厦等9大“京沪系”楼宇以及20个特色产业园区已挂牌运营;组建全市首个“会议酒店联盟”,2024年前三季度共策划举办省、市及以上各类会议260余场,带动周边消费2400万元。智能制造产业区布局宽禁带生产设备制造、工业母机等6大产业园,组建全市首只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实现晶芯半导体项目基金首投;18家“瞪羚企业”获得审批,19个省级科技项目成功立项。
平阴县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健全谋划储备项目库、落地实施项目库、在建项目库、后评价项目库“四库联通”体系,项目储备总量204个、总投资433亿元以上。聚焦“两优两特”产业链条延伸,加快推进齐鲁高速智慧交通、万瑞炭素15万吨负极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聚焦人民群众所盼,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惠民项目,加快建设县医共体设备更新、茂昌三期等重点民生项目,提高优质服务供给。聚焦平阴县发展所需,抢抓“两重”“两新”战略机遇,推动列入国家专项债券发行清单总额度20.96亿元的18个项目落地实施,推进聊泰铁路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安城黄河大桥项目论证,争取“济济高铁”项目尽快立项,为平阴未来发展拉开框架、蓄足势能。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风口浪尖,唯有破难而进、乘势而上,方能实现产业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增强经济发展的实力与潜力。在“西兴”战略引领下,“两区一县”对主攻产业的布局正是与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的科学统筹,也是基于自身优势产业所作出的发展创新。
近年来,长清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重点工作部署,聚焦以新能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网络视听、文旅康养为“特色产业”的“2+2”产业体系,围绕新赛道、新产业,着力做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培育“两篇文章”,全力以赴抓项目、增投资、促投产。2024年前三季度,长清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GDP占比由2022年的21.9%提高至目前的24.9%,为全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打造发展引擎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个个“西兴”项目“跑起来”“快起来”,成功落地、投产见效的背后,是全市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抓项目的坚定信心,更是全方位、高效能的“贴身式”优质服务。
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面对企业需求,槐荫经济开发区有求必应、有难必接,把企业的“烦心事”当作开发区的“头等事”,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力以赴解决好企业合理诉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全体服务专员化身企业问题“代言人”和“代理人”,一企一员调研走访,精准对接企业在扩产上市、融资信贷、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了解企业在运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挑战,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和支持。同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包括项目审批、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一站式、全方位的政务服务,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添活力,助推经济发展蓄势聚力。
2024年以来,长清区建立线上、线下全渠道、全链条帮代办团队,为企业群众提供帮代办服务8000余件次。持续更新“泉惠企”服务站,增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自助办理事项增至271项,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畅通政务服务异地办理,深化济泰同城化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两区三级88类电子证照实现共享互认,与48地实现了452个事项跨域通办。推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全区政务服务事项进厅率100%。推进勘察标准化运行,16件“高效办成一件事”行政许可勘验内容减少113项,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高效。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中小微企业融资余额251亿元、增长9.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91亿元、增长22.2%。
平阴县紧紧围绕“服务企业年”,把企业的痛点难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提供更暖心的惠企服务、更精准的政策帮扶,让市场主体得到更多的获得感,让企业家受到更多的尊重。加快商事商量工作室建设,为重点项目及招商引资企业注册落地提供精准服务。推广“泉惠企”平台,保障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坚持高点定位
为强省会建设激活新动能
如今,新动能、新局面在我市西部发展版图上加速呈现,新需求、新目标也在未来发展格局中不断涌现。槐荫区、长清区、平阴县擘画西部发展新格局,不只给出了路线图,更加明晰了战略定位。
槐荫区锚定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高水平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扎实开展“抓项目强产业提质创优年”活动,大力实施“十大提质创优行动”,推动经济企稳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槐荫生动实践。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集聚成势……突飞猛进的长清区,聚焦工业强区、聚力产业焕新,以更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2+2”产业体系,推动新兴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平阴县作为济南的西南门户、黄河入济第一站,围绕实现“六个跨越”、建设现代平阴总体目标,全力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以“招商引资提效年”“服务企业年”为主抓手,深入推进“1+642”工作体系,力促县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当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当一批批投资商纷至沓来,“两区一县”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西兴”战略的信心日益坚定,在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道路上将迎来更大的提升、实现更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