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炳龙介绍社区的皮影作品。
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
2月13日,市中区魏家庄街道同生里社区服务中心,一楼的大厅里展示着多彩的皮影作品。不远处,面塑非遗传承人于恩朝正在指导学员制作最新的作品。他的很多“徒弟”,都是生活在同生里社区的居民。
非遗课堂开在社区居委会里,这可真少见。看到记者有些吃惊,一位正在这里上课的老年人说:“这算啥?你往里转转,这里的活动多着呢!”
果不其然,社区服务中心里,不仅有丰富的非遗课堂,还有健身房、咖啡馆和茶室。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处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乐园”,竟是同生里社区党委“借”来的。
6部电梯换新,带来“启发”
社区二楼的一处影像展示区,社区党委书记廉炳龙指着一张拍摄于几十年前的黑白老照片说:“这条叫同生里的胡同,就是我们社区名字的由来。”
如今,“同生里”不仅是社区的名字,也是社区党委的党建品牌。
“同心向党,生生不息。”廉炳龙说,别看同生里社区地处商圈,但辖区内主要以回迁小区为主,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很少。而这些小区里,除了本地常住居民,还有大量的外地来济流动就业人员。社区13名工作人员,要服务的人数竟然达两万之多。
“在这两万多人里,有回迁而来的居民,有年轻白领,有商户、外卖小哥等,人员构成也是很复杂的。”人多,意味着需求也更加多样。廉炳龙说,基于这些现实情况,依靠党建来统领全局、治理基层,就显得格外重要。
廉炳龙举了一个例子。之前,其中一个小区的电梯因老化经常出现故障,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专业维修人员建议整件式更换新电梯,考虑到需要动用维修基金,社区党委安排党员带头,分头入户征求意见。经过走访和协调,最终1080户居民中有超过80%的住户同意方案,小区的6部旧电梯顺利完成换新。
自己没有,就跟“邻居”借
不只社区工作者,同生里社区还有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很多都是在党员带头下成立起来的。社区的“和事佬议事会”,带头人是有着近50年党龄的师根来。在他的带头下,仅2024年,13位“和事佬”就为群众办了70多件实事。“借力”于社区的这些组织,很多关系群众利益的大小事,都得到了高效办理。
同样,在面对多样的文化生活诉求时,廉炳龙也想到了“借力”。
“你别看我们周边有商场和写字楼,但那都是人家旁边的麒祥街社区的。”廉炳龙说,2021年,社区整合出了20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但拿什么来填充这个空间?他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向邻居——麒祥街社区“借”。
“我们以免租金的形式,用空间换服务。也就是说,商家在入驻服务中心后,需要以低偿或无偿的方式服务于我们社区的居民。你比如说这杯咖啡在外面卖15元,在我们这也许只卖10元。”同生里社区伸出的“橄榄枝”,很快吸引了多家商家入驻。与此同时,他们“借”的范围,也开始从周边向全市扩展。前前后后,竟引入了十余种业态。其中最受社区居民喜爱的,要属各种非遗课堂。
这个空间,没有“居委会气质”
济南皮影传承人李娟,就在同生里社区服务中心二楼开设了一间工作室。不仅经常免费为孩子们开设皮影体验课,李娟还用自己的特长,用皮影戏的表现形式,为社区编排了一系列宣传短剧。比如说做给老人看的反诈宣传戏,做给孩子看的安全教育戏……
在二楼记者留意到,这里还有一处空间,是属于蓝天救援队的。“蓝天救援队也是我们社区党委联动的一支重要民间救援力量,除了在这里定期开设安全教育课堂,队员们还经常深入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消防演练。”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洋透露,春节前夕,一住户因在家中私扯电线引发线路着火,紧急通知一下,该居民楼上90余户居民只用了不到15分钟就全部撤离了现场,火势也得到了及时控制。“这与救援队平时组织的演练是离不开的。”
紧密的党群关系、丰富的文化生活,给社区居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随之带来的“化学反应”是,越来越多的社区成员愿意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王超和张雷是社区党委带动下入党的外卖员,他们这一群体,在送餐的同时还承担着一项“随手敲”的任务:每位外卖员在上下楼经过孤寡老人家时,会顺便敲敲门,听到门里有回应后再离开。而这项志愿服务,能为他们赢得相应的积分,从而获得“免费理发”“兑换生活用品”“十元午餐”等奖励。
结束采访时,社区服务中心里依旧热闹,与其说这里是一个社区居委会,它更像是没有“居委会气质”的文化乐园。孩子们围看着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年轻白领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咖啡馆办公,老人们准备着下一场演出的道具……在墙面上,一个古风十足的LOGO十分醒目,这是一位居民自发为社区党委党建品牌设计的。这一幕幕和谐的画面,不就是美好生活的具象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