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告·看发展丨新质生产力!向“新”发力,逐“高”而攀

2025-03-08 11:22:3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范俐鑫

责任编辑:高原

  当DeepSeek大模型以每秒万亿次算力重塑算力生态,当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惊艳国际舞台,当《哪吒2》电影以虚拟引擎技术颠覆视觉想象,全球正见证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产业革命。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新起点,新作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纵深推进强省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业强市锻造发展“硬实力”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下线投用;恒元光电12英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山东天岳12英寸碳化硅衬底全球首发;“济钢1号”“济钢2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浩瀚星空又多了两颗“济南造”……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济南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具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全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有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527.6亿元,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台阶,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189.4亿元。

读报告·看发展丨新质生产力!向“新”发力,逐“高”而攀

  今年是济南市“项目提升年”,全市将继续聚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方面,开展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其中,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塑强软件、服务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领域,加快推进汇川工程型变频器等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新突破。

  与此同时,还将发力未来产业,实施技术突破、主体培育、应用推广、生态建设四大工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先导区。比如,加快空天信息产业聚势起势,推进可回收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等产业链布局;提速量子技术产业化进程,健全全国首个“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监测网络”;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突破发展,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济南的工业强市之路,既是对传统根基的“守正”,更是对新兴赛道的“创新”。

  数字赋能点燃发展“强引擎”

  数字科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数字济南成为省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济南连续3年为数字济南建设召开专门会议。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重点突破、三年全面提升、四年示范引领”的部署要求,如今两年重点突破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数字济南步入全面提升的3.0阶段。

  一组数据亮眼:数字生态指数居全国第8位,公共数据开放“数林指数”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累计建成数据中心40家、5G基站5.4万个,算力总规模4500P。作为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龙头城市,济南成为全国唯一连续6年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的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对此,今年济南聚力深化数字赋能,推动数字济南建设全面提升,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路线图”。

  比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区,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5000P;打造黄河流域信息通信枢纽中心城市,5G基站达到6万个。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培育省级及以上软件百强企业70家,新开发首版次高端软件50个以上,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00亿元;建设培育一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工赋百景”项目、“晨星工厂”,新培育工业互联网园区2家以上;推进济南超算数字经济生态创新圈、算谷浪潮科技园、算谷产业园等建设发展,打造数实融合发展高地。

  在一个个细化分解的具体目标中,3.0版的数字济南轮廓已然清晰。数字赋能,济南正朝着数字先锋城市疾速前行。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谁就能掌握发展先机,甚至弯道超车。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过去一年,济南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强劲,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2家,新增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居全省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94%;新增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128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87.5万人,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创新是济南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底气所在、优势所在。今年,济南将聚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着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济南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公办高中扩容提质增位,支持驻济高校建立科技发展、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读报告·看发展丨新质生产力!向“新”发力,逐“高”而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策源能力则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围绕增强高水平创新策源能力,济南将聚力构建科创平台矩阵,推动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济南空天信息省实验室。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机制。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济南将打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动态优化人才政策“双30条”,深化“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聚力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面向未来,有了明确的底气、方向和举措,济南必将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中不断实现新突破,塑造更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范俐鑫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