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对济南来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乘风而起的重要机遇。
近年来,这座城市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高起点推进济南都市圈规划建设,强省会战略向上向前势能加快集聚。
大河之畔奏响幸福乐章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济南深入实施的重大国家战略。
2024年11月23日,济南黄河大桥新桥、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同时通车运营。至此,济南跨黄“四桥四隧”中的“四桥”(济南黄河大桥新桥、齐鲁大桥、凤凰大桥、济乐高速南延线)全部实现通车,全市跨黄桥隧达到21处,居沿黄城市首位。
跨黄通道的建设,为畅通黄河两岸的物流、人流等要素资源提供了便利,加速推进“北起”。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济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投资2.3亿元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全面完成217个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全市10个国控断面全部达标、水质指数位列全省第一,趵突泉等重点泉群保持21年持续喷涌。
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积厚成势,统筹推进产业导入、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片区打造。2024年,起步区保持迅猛的经济发展势头,GDP增速高达18.5%,在全市居首。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加快建设,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首期招生,山大二院北院区开诊运营。高标准规划策划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成立运营,星泉汇、中新未来公园等重点合作项目加快推进。比亚迪年产新能源整车突破36万辆,爱旭太阳能电池组件成功下线,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落地建设。新签约优质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373亿元,“3+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济南还加强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对接合作,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跨区域联动,前瞻性布局建设黄河流域技术转移中心,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信用联盟等20余个联盟,沿黄城市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济南将继续发力——发挥“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健全完善与沿黄城市战略合作机制,推动构建沿黄“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长三角产业转移、技术外溢,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跨区域联动。济南起步区也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加快黄河体育中心、综合医疗中心、黄河大道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做优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产业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打造中新地方合作新示范。
黄河文章越来越好看!
济南都市圈“圈心”引领
政府工作报告在区域战略实施部分,提到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部分,提到了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济南作为济南都市圈的“圈心”城市肩负着引领辐射带动的“火车头”重任。
2024年3月,《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正式印发。《规划》提出,打造济南-淄博、济南-泰安、沿黄发展轴,构建核心引领、轴线展开、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发展格局。
说到济南都市圈,一定要提济青都市圈的协同互动。今年以来,省级层面频繁点题济青都市圈发展——
1月2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加快构建‘两圈联动、三核引领、陆海统筹、全面发力’发展格局,创新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被写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
2月5日,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被列入今年要着重抓好的10项重点改革工作之一。
不久前公布的《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鼓励济南、青岛都市圈与长三角地区都市圈互动合作,促进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
未来,济南将以济南都市圈建设为先导,深度融入“两圈联动、三核引领、陆海统筹、全面发力”发展格局,力争到2030年,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基本建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的现代化都市圈。
为加快推动都市圈建设破题起势,济南将牵头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具体行动计划和专项推进方案的实施,在产业协作、创新融合、交通互联、要素共享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引领带动都市圈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济南将高标准建设“四港三区”,推进陆港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董家铁路货运场站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国际陆港集疏运体系,推动中欧班列开行量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及京台高速等工程建设进度,统筹抓好机场二期改扩建、小清河航线开发等工作。
“圈心”带动,济南都市圈加快起势!
区县协同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全域强。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中,县域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构成,县域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整体的经济活力与社会进步。
近年来,济南深化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结对共促、帮扶协作,提升项目招引、产业导入、企业迁移等方面合作质效,让1万平方公里全域都如火如荼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结对共促项目结出硕果,互利共赢正在逐渐扩大范围。
当然,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之间仍存在发展的差距,结对共促、帮扶协作的空间仍然很大。
未来,济南将以实施区县结对共促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园区协同招商、产业梯度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等机制,“一县一策”做强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区县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区县结对共促项目清单,将区县结对共促工作列入2025年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抓好商河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争创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国家试点。
全域强,济南才是真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