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强省会|电子会计凭证实现全流程应用 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迈进数智时代

2025-03-10 06:53:4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蔡卓男

责任编辑:田艳敏

项目强省会|电子会计凭证实现全流程应用 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迈进数智时代

  截至今年2月,我市226家行政事业单位启用电子会计凭证,累计处理电子凭证35万张,节约纸张超200万张,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大幅提升。这场以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为核心的财务革命,不仅重构了政府财务管理模式,更催生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济南样本”。2024年11月,财政部采纳了济南市工作建议,也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凭证纳入深化试点范围,制定数据标准,在全国推行。2024年12月,全部试点电子凭证应用得到财政部验证。

项目强省会|电子会计凭证实现全流程应用 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迈进数智时代

  破立之间:一场刀刃向内的流程革命

  走进济南市政府机关政务保障中心,财务人员王梦竹正通过手机APP提交差旅费报销申请。“过去需要填单据、跑签字、等审核。现在系统自动匹配电子票据,实时推送审批进度,最快2小时就能完成办理。”她展示的移动端界面里,清晰的流程导航和电子签章功能,折射出这场改革的核心逻辑——用技术重构传统财务工作链条。

  这场变革始于2023年财政部深化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部署。济南市承接了政务财务服务平台试点任务,市财政局和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联合共同实施。济南创新提出“业务+技术”双轮驱动理念,搭建起涵盖数字财政报销、电子票据服务、电子会计档案、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政务财务服务平台。系统集成9类电子凭证标准,打通税务、银行、航空等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从凭证接收、验签解析到智能核算、电子归档的全链条数字化闭环。

  “改革的关键在于突破部门数据孤岛。”项目负责人介绍,济南主动对接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省财政厅非税票据中心等国家部委和省级数据中心,实现平台数据互联互通,确保结构化数据全流程跟踪,有效解决数据来源合法性、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

  智治效能:数字化蝶变释放多重红利

  通过构建政务财务服务平台,推动电子票据服务系统、数字财政报销系统、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电子会计档案系统的深度融合,全面打通电子凭证开具端、接收端连接壁垒,实现了电子凭证全流程全要素验证,以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业财融合”,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新模式。

  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数字赋能,纵深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销、会计核算、财会监督数字化转型,把资金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政府资金监督体系。对于精准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要过紧日子要求,严控行政机关运行成本,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台建成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了单位财务管理,并且效能持续释放。节约了软件研发资金和行政运行成本,仅市级预算单位电子凭证接收端改造,就节约经费600余万元,破解了“纸质凭证流转慢、人工审核效率低、档案管理成本高”三大顽疾。以结算中心为例,2024年审核原始单据111.96万张,装订会计凭证0.89万册,打印会计报表2.17万张,每年可节约纸张200万张。

  示范引领:书写财政数字化转型样本

  2024年7月,财政部工作简报头条刊发济南经验;同年12月,《中国会计报》深度报道济南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到济南市调研,认为济南市银行电子凭证使用数量大、覆盖范围广,打造了银行电子凭证的济南样板,在银行系统进一步推广经验。济南的创新实践,正在形成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从手工账本到云端数据,从跑腿盖章到指尖办理,济南市用3年时间完成财务工作质的跨越。从接手试点项目,到全部试点电子凭证应用得到验证,济南市用1年时间完成了政府财务工作数字化转型。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玉诚介绍,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和数字签名技术应用,推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全流程应用,是结算中心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数字济南建设决策部署,提升政府资金监督效能的积极探索。

  从35万张电子凭证的标准化应用到万亿级工业营收的数字化支撑,济南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书写了财政数字化转型的鲜活样本。当每个数据节点都成为治理触角,当每笔资金流动都转化为决策依据,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数字化蝶变,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蔡卓男

责任编辑: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