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漫步在平阴县城,新规划的便民疏导点里飘来阵阵菜香,统一设计的门头牌匾在暮色中点亮城市天际线,社区城管工作站正为居民办理占道停车投诉……这座“玫瑰之乡”正以精细化治理的笔触,描绘着城市管理向善治蝶变的生动画卷。
马路办公解民忧
18处便民疏导点织就民生服务网
清晨6点,锦东市场疏导点的王大姐熟练地支起遮阳伞,将自家种的蔬菜分门别类摆放在黄线区域内。“过去像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摊位,每天能多卖两成。”作为平阴县第一批便民疏导点的首批入驻商户,她的经历正是城市管理从“堵”到“疏”转变的缩影。
平阴县城管局针对群众自种蔬菜、瓜果无处售卖投诉较多的情况,局长带队“马路办公”,就占道经营治理难题开展沉浸式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和12345热线高频投诉点位,结合网格员日常巡查台账,精准锁定幸福里小区北、水岸连城南门等15个重点区域。在3个月时间里,走访商户100余家,联系街道办绘制“流动摊贩热力图”,梳理出早晚高峰聚集点12处,最终决定在原有8个疏导点基础上新增10处点位,形成覆盖全城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
“既要市容秩序,也要人间烟火。”平阴县城管局局长徐新水介绍,新建疏导点结合“玫瑰之乡”的平阴元素,精心设置了具有家乡特色的便民疏导点指示牌,对疏导点的范围、开放时间段、管理要求进行公示。统计显示,疏导点设立后,相关投诉量同比下降73%,流动摊贩建档率提升至98%,真正实现从“掰手腕”到“手拉手”的转变。
三阶疗法塑新颜
广告牌匾整治擦亮城市天际线
站在改造后的青龙路上放眼望去,深浅灰的主色调中跳跃着鎏金店招,新安装的LED灯带在夜幕下勾勒出建筑轮廓。这场始于2023年初的户外广告整治行动,正让平阴老街焕发新颜。
“整治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精准施策的‘微整形’。”平阴县城管局城管科科长任尚海指着施工图解释“一拆二改三提升”工作法:第一阶段拆除违规广告1.2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第二阶段对286家商户进行个性化改造,保留传承超过20年的特色招牌,为城市留下记忆坐标;第三阶段引入专业设计团队,为每个街区量身定制“色彩图谱”,实现“一街一景”的视觉叙事。
在五岭路经营茶叶店20余年的赵先生对此深有感触,“起初担心要换掉老招牌,没想到设计师充分考虑商户意见,自选字体,配上平阴特有的玫瑰元素,既传统又时尚。”如今,这条历久弥新的古街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沿街商铺租金上涨10%,实现了“颜值”与“产值”双提升。
四进社区筑根基
城管工作站打通服务末梢
每周三上午,锦川社区城管工作站总是格外热闹。法律咨询、垃圾分类指导、装修备案等7个服务窗口前,居民们有序办理业务。站长王兴华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7月协调解决电动车停车难问题,8月组织商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9月开展无违建宣传……
这种“家门口的城管局”源于平阴县推行的“1+4+N”社区治理体系。以1个城管工作站为核心,整合住建、环卫、街道、社区4方资源,拓展N项服务场景。数据显示,全县已建成23个社区工作站,累计处理各类诉求38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6.8%。
“过去发现违建要层层上报,现在工作站直接对接执法中队。”锦川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杰说,上月有居民投诉违建问题,从现场取证到依法拆除仅用72小时。这种“前端服务+后端执法”的闭环机制,让90%以上的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
从流动摊贩的安身之所到城市天际线的美学重构,从街巷肌理的品质提升到社区末梢的治理深耕,平阴县城管局将“温暖城管”理念融入高质量发展脉络,以精细化治理为针,以民生需求为线,在千年古邑的经纬间绣出秩序与温情并重的双面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