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冲刺五年成形” 济南市博物馆新馆正加快建设

2025-03-28 07:08:17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敏

责任编辑:田艳敏

  3月27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冲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举行,介绍起步区经济领域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及全年重点工作相关安排。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冲刺五年成形” 济南市博物馆新馆正加快建设

  发布会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牟晓丽介绍,2024年,起步区构建量质提升经济工作推进体系,健全实时监测分析、包挂服务企业、问题闭环解决等工作机制,精准施策,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2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9项指标贡献度跻身全市前列。

  起步区坚持抓项目增投资,爱旭太阳能电池、太平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高中项目、山大二院起步区新院项目等项目建成投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通过国家审核债券需求210亿元、发行80亿元,列全市第一。11个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37.4%,26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39.8%,在全市重大项目现场观摩综合评议中再登榜首,项目投资加力提速。

  起步区聚焦产业升级,打造绿色经济新增长极。印发《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等系列文件,创新了从规划到行动、到招引的产业发展路径和从“给政策”到“给机会”的转变模式,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高效太阳能电池、氢能源等新能源研发与应用为主要业态的大制造产业,产业规模上千亿元。

  起步区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100%,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目前,在建绿色建筑约1400万平方米,竣工约320万平方米。聚焦重点环节节能降碳,探索推广建筑师负责制,发展装配式建筑,试点推行全过程BIM技术应用,逐步建立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服务机制。11个项目被列为山东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创建项目。

  发布会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葛德林表示,2025年将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工作。针对今年计划新开工的100余个项目,按照“建立项目台账和甘特图、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紧盯关键环节确保按期完成”的工作要求,逐一明确项目开工前拿地、手续办理、开工纳统等关键时间节点,每周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济南市博物馆新馆、太平水质净化及再生水厂工程等4个全省春季集中开工项目已按期开工、进入顺利实施阶段。

  起步区将强化要素供给,切实提升项目实施要素保障水平。全面梳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调整与盘活存量土地等,加快土地特别是净地供应进度,为新项目落地建设腾出充足空间。抢抓山东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自审自发”以及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以及“两重”项目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持续发挥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做大做强黄河母基金规模,用好新增股权投资基金,为项目建设提供重要资金支撑。

  2023年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中国北方国际种业产业园”,起步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产业发展。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单波表示,从具体举措看,起步区强化创新平台搭建。在育、繁、推三个环节,实施了“百千万”工程,打造“百亩科创港”,项目去年12月成功摘地;启动北方种业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引进8家种业企业。建设“千亩农创城”,搭建全流程农业产业链条。建成“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实现“耕种管收储”全过程智慧化管理,展示小麦、玉米、大豆品种168个,获批国家农作物评价展示基地。

  起步区将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支持种业科研创新,持续招引种业企业。继续提升“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加快推进“百亩科创港”项目建设,搭建种业示范推广、创新发展平台,不断推动种业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扩建良种繁育基地,延伸补全“研育繁推”种业全产业链,提升育种科研创新、种子生产加工、良种推广服务等能力。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敏

责任编辑: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