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假期临近,国内旅游市场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根据同程旅行最新数据显示,传统文化体验、沉浸式旅游项目及“躺平式旅行”成为今年清明出游的三大核心趋势,折射出游客对文化认同、情感共鸣与身心疗愈的多元化需求。
传统文化复兴:汉服打卡与古礼祭扫成“春日限定”。2025年清明假期,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激增75%,年轻游客通过穿汉服、簪柳枝、写素笺等具象化仪式增进文化认同。北京故宫“清明诗会”、南京秦淮河“簪花祭”等活动,将传统习俗与现代审美结合,成为文旅融合新范式。热门打卡地如北京、南京、西安等地,景区推出民俗场景互动,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沉浸式体验爆发:景区变身“故事舞台”。沉浸式旅游项目预订量同比上涨近1倍,实景剧本杀、沉浸式演艺、酒店换装体验成为热门选择。例如,山东“红嫂家乡”的抗战主题剧本游等类似路线让游客通过角色代入与场景交互沉浸于历史故事中。此类项目通过情感共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衍生各类文创周边IP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赏花游持续升温:长线拼假与短途休闲并行。“踏青赏花”主题搜索热度同比上涨46%,武汉东湖樱园、洛阳牡丹花会等传统赏花地热度居前。长线游客涌向伊犁杏花沟、林芝桃花谷,中转联程航班搜索量增长98%。游客对春景的沉浸式体验需求,推动景区结合光影技术、民俗表演等创新形式,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演绎深度融合。
“躺平式旅行”崛起:疗愈与松弛成关键词。以慢节奏、疗愈性为特点的“躺平式旅行”取代高强度打卡,温泉/SPA类酒店预订热度上涨23%,本地民宿预订量增长近三成。沿湖、沿海城市通过在地化服务构建“住下来即旅行”的休闲场景。此类模式迎合都市人群对“松弛感”的追求,成为释放压力的新选择。
参与感升级:从“旁观者”到“共创者”。游客不再满足于被动观景,研学旅行与互动体验需求激增。博物馆历史、非遗文化、人工智能等主题研学产品提前20天售罄,体育赛事、音乐演出相关旅游搜索热度增长48%。推动旅游消费向“知识获取”与“技能实践”转型。
2025年清明旅游趋势体现了消费升级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双重驱动。传统文化通过创意表达焕发新生,沉浸式体验重构旅游业态,而“躺平式旅行”则反映了现代人对身心平衡的追求。(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赵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