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2025-04-06 13:25:3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赵尚梅

责任编辑:高原

Set danmaku color
Set danmaku type
0:00 / 0:00
Speed
Loop
Show danmaku
Unlimited danmaku
Opacity for danmaku
0.5
0.75
Normal
1.25
1.5
2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Video load failed

  清明时节的济南,田间地头逐渐热闹起来。冬小麦褪去枯黄,新绿从土壤中探出头,正是返青拔节的关键期。在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中,一群身着朴素、手持记录本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是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的调查员。从麦苗的根系分蘖到养殖场的饲料成本,这群“数据守望者”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数字记录乡村振兴的脉搏。

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麦田里的“问诊人”:数据背后的春耕常态

  “这片麦苗长势喜人,但是地有点干,需要浇水了。”在商河县孙集镇的麦田里,来自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的调查员们,弓着腰,一边拨开麦苗观察根系,一边讨论着小麦返青拔节有关情况。“单株分蘖5个到6.5个,次生根6.5条到8条,预计这片麦田能有个好收成。”

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这样的场景,是济南春耕季的常态。

  开展小麦长势调研,调查员深入田间,与种植大户、农技员共同分析苗情,记录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细节,甚至对土壤墒情进行动态监测……这只是全市粮食产量统计调查工作的“冰山一角”。

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济南调查队农业农村调查处处长于涛介绍,目前已经完成粮食播种面积调查,正在持续开展小麦苗情监测。到5月份,就要开始进行另一项重要工作——粮食产量的统计调查。他介绍,济南调查队的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主要分为粮食播种面积统计调查和粮食产量统计调查两个部分,以获取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法定数据。

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统计调查?用于涛的话讲,别看这项工作琐碎,实际上,粮食统计数据背后是大民生。“开展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调查,是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政策、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方面通过我们的工作,国家可实时掌握粮食生产动态;另一方面也可科学调控粮食进出口节奏,平衡供需,稳定市场。”

  从农民手中的测产工具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从田间地头的分蘖计数到国际贸易谈判桌,粮食统计调查构建起“用数据说话”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养殖场的“算账先生”:从栏舍到政策桥梁

  如果说麦田调查是“看天吃饭”,那么畜牧业调查统计则是“与市场博弈”。

  在商河县龙桑寺镇的一家养殖场,济南调查队辅助调查员葛珊珊正与养殖户核对存栏量、出栏量等情况。“我们年前就清栏了,现在羊羔的价格太高,购入的话挣不到钱。”“出栏价格怎么样?价格多少才能回本?”类似的对话,发生在每个月末、季末。

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葛珊珊介绍,按照《山东畜牧业统计报表制度》要求,每个月末、季度末,都要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使用纸质报表,实地采集原始数据资料。“我们不仅要做到采集数据真实准确,还要保证数据间逻辑关系匹配、符合畜禽生产规律,时间短、任务重,对业务能力要求很高。”

  例如,期内增加数量应等于自繁加购进之和、本季存栏应等于上季存栏加本季期内增加减本季期内减少、6个月前有生猪存栏近6个月无出栏行为等多项审核指标,都需要在现场调查、采集原始数据资料时进行初步审核把关,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反映出畜禽生产实际情况。

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于涛表示,主要畜禽监测调查作为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主要调查之一,为及时准确反映济南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畜牧业发展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目前,我市在11个区县开展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按季度对生猪、牛、羊、家禽4类主要畜禽品种的存栏量、出栏量、产品产量等开展监测调查,其中大型养殖场(户)全部调查,非大型养殖场(户)开展抽样调查。

  数据里的“乡村密码”:从粮食安全到乡村振兴

  一个个看似琐碎的数据,最终编织成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宏图。

麦田里的“数据守望者”

  2024年,济南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连续6年保持增长态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30.2万亩,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305.7万吨,增长0.9%;粮食平均单产418.7公斤/亩,增长0.7%……这些数字背后是调查员数千次的田间走访和台账核对。一株麦苗加上一头猪等于什么?答案藏在每个踏实的数字里。从春耕到秋收,从麦田到栏舍,守护这些数字的人,正把“丰收”写成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代码。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赵尚梅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