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街道党建引领谱社区治理新篇 多元共治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2025-05-13 07:15:0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敏 通讯员:李一凡 徐环宇

责任编辑:田艳敏

  在历城区东风街道,一场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正在生动展开。从社区党组织书记“摆摊式办公”听民意解民忧,到志愿服务队织密民生服务网;从占道经营整治的“绣花功夫”,到应急事件中的多方联动快速响应,东风街道以“街道统筹+社区精治”双轮驱动模式,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治理温度与城市文明的双重提升。

  书记“出摊”听民意网格联动解民忧

  “张书记,您今天又来‘出摊’啦!院里管网修好后,今年雨季可算踏实了!”七里河路32号院居民李大哥远远看见龙信社区党委书记张展,便热情地打起招呼。

  作为服务19个小区、万余名居民的“小巷总理”,张展的工作日志里没有固定办公室,她的“办公桌”永远设在小区凉亭下、单元门口旁。每天轮流“驻守”不同小区,成了她雷打不动的工作常态。

  在省医疗器械所宿舍的管网改造现场,沥青路面下新铺设的雨污分流管道正在发挥作用。这个老旧小区因地势低洼和设施老化,每到雨季就上演“水漫金山”。“居民反映问题时,满是期待的眼神让我睡不着觉。”张展回忆道,她带着网格支部书记多次走访原产权单位和区水务部门,施工期间,她每天蹲守现场监督质量,如今困扰居民20余年的“雨季心病”得到根治。

  志愿红点亮文明之光校地合作编织服务网络

  “王书记,这是我们新整理的‘一老一小’需求清单,您看和高校对接哪些课程合适?”在新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员正与党总支书记王雪慧商议志愿服务计划。

  新园社区老年人口偏多,针对“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需求,社区党总支深化资源整合,联合“双报到”单位、企事业单位及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组建“青春儿女”“企业儿女”“爱心维修”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提供医疗保健、家电维修、日常陪伴、反诈骗宣传等精细化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如今,新园社区正以志愿服务为纽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实实在在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社区成为群众安心、舒心、暖心的美好家园。

  城市管理进社区

  疏堵结合治理“生命线”

  清晨7点,葡萄园北路的路旁渐次热闹起来。与以往不同的是,商户们的摊位整齐划一地摆在店内,人行道上再也不见随意堆放的果蔬筐。这个曾因占道经营被多次投诉的“民生要道”,如今正经历从“杂乱堵”到“净畅美”的蝶变。

  “这里聚集着30余家‘九小场所’,汇聚了买菜、就餐、购物、快递取件、医疗服务等诸多民生功能,是葡萄园社区的‘生命线’。然而,热闹的背后也滋生了一些问题,商户为了抢客源,把货架摆到马路牙子上,垃圾遍地不说,日常通行都成了难事。”葡萄园社区党委书记孙倩坦言。借力东风街道“城市管理进社区”制度,社区组建起由执法中队、城管、交警、物业、居民志愿者组成的“联动同盟”,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整治。社区创新“网格治理+重点督办”模式,划分“责任片区”,网格员每日“扫街”巡查,建立商户信用档案。同时,联合市场监管所探索“错峰经营”制度,如今道路两侧的“文明经营示范店”越来越多,居民投诉量也持续下降。应急响应显担当暖心服务护民生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网格员及时送来应急灯,夜里真不知道怎么过……”华能社区逸东花园居民闫先生握着网格员的手感激地说。不久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停电让家中有新生儿的闫先生急得团团转,他通过“历接历办”平台发出求助后,社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网格员第一时间在业主群发布通知安抚情绪,带着物业人员送去充电宝、热水壶等物资;社区党委书记协调历城供电公司启动“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检测发现地下电缆因老化破损需紧急更换。考虑到涉及120户居民用电,供电部门从华山街道调运电缆,施工人员连续作业6小时,在凌晨2点完成更换,恢复供电。

  这场“深夜抢修战”只是华能社区应急治理的一个缩影。华能社区一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精细化治理延伸服务触角,让民生改善既有力度更具温度,从“问题导向”到“需求导向”,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协同”,东风街道的社区治理实践,折射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创新逻辑。如今,在东风街道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治理队伍,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正如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永强所说:“社区治理没有捷径,只有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心头大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才能让治理真正走进群众心中。”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敏 通讯员:李一凡 徐环宇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