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id”照相馆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
在济南老城区的启明街,一家名为“87id”的照相馆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热门地。店内主打“仿撕拉片”拍摄服务,一组照片仅需87元,远低于市场上动辄数百元一张的价格。店主刘茜表示,近一个月预约量翻了数倍,“很多年轻人喜欢撕拉片的质感,但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我们的仿制版成了平替选择。”
撕拉片“每次拍摄都像开盲盒”
撕拉片(一次成像胶片)的拍摄充满仪式感:装入相纸、拍摄后手动拉出胶片、等待显影,最终揭开底片,得到一张复古质感的照片。这种被誉为“最接近肉眼视觉”的成像方式,其独特的灰雾感和复古效果,让人仿佛穿越回胶片摄影的黄金时代。但随着数码技术普及,宝丽来、富士等厂商相继停产撕拉片相纸,存世的正品相纸价格飙升。
记者了解到,一盒10张装的富士FP-100C撕拉片停产前售价仅70元,如今二手平台标价高达3000元。由于撕拉片保质期仅2年,目前流通的相纸大多已过期3至8年,显影失败率极高。提供撕拉片拍摄的照相馆单张收费普遍在300-600元之间。济南一家摄影工作室负责人坦言:“每次拍摄都像开盲盒,顾客拍一张满意的成品,背后可能废掉两三张,加上专用闪光灯等耗材,成本压力很大。”
仿撕拉片“复刻仪式感”
这股复古风潮在社交平台迅速蔓延。小红书上,“拍到了人生撕拉片”等话题热度攀升,鞠婧祎、张凌赫等明星的晒图更助推了这股热潮。面对高价门槛,部分商家推出“仿撕拉片”服务。“87id”的解决方案是:用单反拍摄后套用复古滤镜,顾客将打印的照片贴到撕拉片模板上,再模拟“撕拉”动作,完整复刻仪式感。刘茜介绍,87元可拍摄15分钟,获得全部底片及几张打印照片,“我们提供电子版,顾客能自己修图,也可以付费精修,性价比更高。”
尽管仿撕拉片降低了门槛,但也引发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其缺乏真正的胶片质感;而追捧者更看重可负担的仪式感。“撕拉片的本质是提供独特的情绪价值和社交货币。”刘茜回应道,“我们从不隐瞒仿制性质,目标是让更多人轻松体验,而非被高价拒之门外。”
记者观察到,店内顾客以学生、年轻情侣为主。大学生小晴坦言:“真正的撕拉片一张就是一周伙食费,万一拍坏了更心疼。”她选择仿撕拉片的原因是效果接近且可控。顾客小王则表示更享受拍摄过程的趣味性,“和女朋友一起摆造型、撕照片,比结果更重要。”这种心态折射出年轻人对复古潮流的复杂态度——既渴望独特体验,但又对高价消费保持理性。
拒绝为营销噱头付费
撕拉片的翻红并非孤例。近年来,CCD相机、拍立得等“过时”技术回潮,折射出数码时代年轻人对差异化体验的追求。然而潮流背后风险不容忽视:过期相纸成像不稳定,高价拍摄“翻车”频发。社交平台上,网友调侃“拍一张钱包少3张,拍坏就是少6张”。刘茜坦言:“撕拉片效果很挑人,网上不少明星拍的也翻车。”
“87id”采用“先体验后付费”模式,顾客满意再结账。刘茜表示:“潮流的本质是带来快乐,不应被高价绑架。”这家店的走红或许说明:当传统技术因稀缺成为奢侈品时,适度的创新与妥协同样能撬动新兴市场。年轻人愿为独特体验买单,但越来越多的人拒绝为营销噱头付费。毕竟,他们追逐的是潮流承载的乐趣与记忆,而非虚高的价格标签。撕拉片潮流的尽头,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快门按下瞬间,定格在相纸上那抹真实而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