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润邻里 援助治慧——解码专业社工赋能基层治理的“园博答卷”

2025-07-02 10:49:4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欢

  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中,如何凝聚多元力量、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成为各地探索的重要课题。济南市长清区园博园社区给出了创新答案:以“愿润邻里,援助‘治’慧”为核心理念,将专业社工的理论优势与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力深度融合,构建起“校社联动、机制创新、服务惠民”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从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到培育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从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到孵化特色公益项目,园博园社区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愿景照进现实,为全市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深耕需求调研 精准锚定服务方向

  基层治理的“痛点”,就是志愿服务的“靶点”。园博园社区秉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理念,组织专业社工团队开展“万步走访”行动,以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为“探针”,深入居民院落、商户门店,累计走访超2000户家庭,收集需求清单150余条。同时,创新“楼栋议事会”机制,将议事厅搬到居民家门口,围绕养老托幼、环境整治等议题开展协商23场,精准识别出老年群体健康管理、双职工子女课后托管等高频需求。通过“走访—议事—梳理”的闭环调研,为志愿服务靶向发力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居民点单、社工派单、志愿接单”的精准对接。

  携手高校资源 注入专业服务动能

  高校资源是社区治理的“智慧宝库”。园博园社区依托长清大学城12所高校的学科优势,搭建“校社联动”平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引入社会工作、教育学、医学等专业师生团队,为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力量。在“青苗成长营”项目中,高校教育学专业学生设计开发“趣味课堂”课程体系,涵盖科学实验、非遗传承等12类主题,累计服务儿童2000余人次。医学专业志愿者开展“健康义诊进社区”活动,为200余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医疗建议。通过“专业理论+社区实践”的双向赋能,培育出15支涵盖养老服务、文化传播等领域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成员达600余人,形成“社工指导—学生实践—居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创新机制设计 激发志愿长效活力

  机制创新是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园博园社区构建起“三级组织体系+双轮驱动机制”,纵向建立“社区—网格长—楼栋长”三级服务架构,横向打造数字化平台与积分激励双轮驱动模式。自主研发“智慧志愿”小程序,实现服务需求发布、志愿者招募、活动签到等全流程线上化;创设“红领超市”积分兑换机制,将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可兑换生活用品、社区服务的积分,已发放6000余分,惠及志愿者600余人次。此外,通过“幸福家园合伙人”计划,引入36家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孵化“银龄关爱”“青春助梦”等10个公益微项目,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聚焦民生实事 彰显治理服务实效

  志愿服务的成效,最终落脚于民生改善的“成绩单”。自项目实施以来,园博园社区累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620余件,开展义诊义剪、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290余次。在“银龄关爱”行动中,组建“共享子女”志愿队,为社区独居老人提供每周上门探访、代购代办服务180余次;“青春助梦”项目帮助20余名青年创业者对接资源,举办创业分享会12场。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居民获得感,更激活了社区内生动力——超千名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社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0%,居民满意度达98%,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样本。

  从需求洞察到专业赋能,从机制创新到服务落地,园博园社区以“愿润邻里 援助‘治’慧”为实践路径,书写了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篇章。这一探索不仅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彰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智慧,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注入蓬勃生机与无限动能。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