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时代使命 全力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

2021-09-28 11:31:26 来源:舜网

作者:周霞

责任编辑:李欢
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时代使命 全力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

  记者从9月28日召开的济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济莱区划调整以来,莱芜区主动融入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紧扣“省会城市副中心”“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实业强区”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东强”核心增长极,“南美”靓丽新名片,莱芜经济社会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莱芜区扎实做好“区划调整、疫情防控、重工建设、雪野整治、脱贫攻坚”等影响全局的“五件大事”,并以此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党风政风行风排名跃居全市第2位,重点项目观摩评议排名全市第3位,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位列全市第4位。

  坚持实业为本、精准发力,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激活。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实体经济,坚持以工业经济为核心、一二三产协同推进,全力构建以莱芜高新区、雪野旅游区、莱芜农高区三大区域带动,以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三大基础产业为支撑的“3+3+3”区域发展格局。举全区之力加快重工项目建设,实行“指挥部+专班”推进机制,落实政府、企业“两张清单”,2020年2月12日,重工项目率先开工建设,打响了全省重大项目复工复产的第一枪;8月17日,凯傲叉车、智能网联重卡二期项目同时开工,再次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11月19日,智能网联重卡项目投产,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济南速度”;2021年6月2日,重工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开工建设,再次为全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重工城项目累计投资90亿元,建设厂房50余万平米,入驻优秀配套企业24家,一座150平方公里的莱芜智造新城正加速崛起,3-5年可实现“新建一座产业城、再造一个新莱芜”。全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增量”崛起,豪驰新能源汽车整车下线,获颁全国首张新能源物流配送无人车牌照,填补了全省新能源商用车空白,宏济堂、江中制药等35家药企强势入驻,“鲁中新药谷”蓄势成峰;加快“存量”提质,2020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17个、完成投资56.7亿元,泰钢、九羊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省首个“氢进万家”项目——泰钢加氢母站项目顺利投产,“泰山钢铁新能源(氢能)产业园”入围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平台建设稳妥推进,充分发挥三大功能区主阵地作用,引导错位发展、差异竞争。莱芜高新区顺利完成改革,三区整合重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2020年国家高新区和省级开发区考核排名中,分别前进7个位次、37个位次。雪野旅游区高质量完成专项整治,重新回归生态功能和公共属性,未来的雪野将全力打造“济南新名片、省会会客厅”。莱芜农高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都市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全力创建国家级农高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双招双引成果丰硕,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聚焦全省“十强”产业集群、全市十大千亿级产业,全力招大引强、招才引智,近两年累计引进过亿元项目252个,873名本科以上人才“智”汇莱芜。今年,全区在建项目105个,省级重点项目数量提升至22个,市级重点项目达到33个。

  坚持生态优先、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增强。树立系统思维,将自然生态、产业生态、人文生态、政治生态进行整体优化。着力打造风光秀丽的自然生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莱芜生态禀赋好这个最大优势,立体化治霾、大力度治水、全方位护绿,取缔主城区小煤炉、小柴灶近2万户,空气质量改善率达到13.1%,国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三类水标准,成立嬴州资源公司,开启国有企业参与砂石资源管理新模式。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产业生态。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成”改革,组建法律顾问团,建立政策“百宝箱”,全面推行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实现重点项目“拿地”3小时发放“四证一书”的新突破,近两年累计新发展市场主体4.1万户。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生态。莱芜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基于此,今天的莱芜积极探索文明实践项目化、品牌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列为全国试点,“百姓春晚”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重点推荐参考范例,“大碗茶”文明实践驿站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累计创建“出彩人家”示范户2.2万余户。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济莱区划调整平稳过渡,全区社会大局始终保持风清气正、风平浪静。

  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高质量发展成色显著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抓好普惠民生的“大工程”和便民利民的“小事情”,每年民生支出比例都保持在80%以上。保障“底线民生”。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在全市率先推行区镇视频会议系统、区内“通行证”、入境人员提前摸排、全部集中留观四项措施,实现新冠肺炎“零输入”“零感染”,保持了莱芜一方“净土”。深入开展脱贫攻坚集中行动,引导全区近4000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认亲戚,压实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等各方责任,积分制扶贫实现全覆盖,占全市总量近1/5的3.6万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79个省市贫困村摘帽退出。提升“品质民生”。坚持以组织振兴为统领、五大振兴协调推进,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成功举办第七届姜产业博览会,创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大力实施“交通融城、活水润城”等工程,全力构建“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的城市发展格局。扩大“基本民生”。优先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大力实施名医名院、名师名校“四名工程”,23项民生保障提标扩面、等高对接,坚决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2020年热线群众满意率位居全市第3名,统筹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在2020年度省社情民意调查中,群众安全感评价位居全市前列。

  坚持党建引领、有效落实,高质量发展保障全面夯实。把抓好党建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以党建统领全局、引领开路。突出强基固本。成立5个大党委,突出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实现各领域党建全覆盖。坚持“好人+能人才是当家人”,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全面筑牢基层党建战斗堡垒。创新实施“六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干部—街镇机关干部—村居干部—党小组组长—党员—群众”的工作体系,抓实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环”,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党建网》予以报道推广。强化排名问效。全面推行工作落实“大排名”机制,对全区各项重点工作量化排名、定性分析,以排名定奖惩、论英雄,树立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的考核导向。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领导包挂、行业管理、属地管理”三个责任,大力倡导“积极主动、雷厉风行、严谨细致、善作善成”的实干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充分激发。

  下一步,莱芜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区、实业强区”发展战略,鼓足干劲、加压奋进,全力加快建设幸福和谐新莱芜,奋力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周霞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