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2023-03-15 16:53:44 来源:舜网

作者:路通

责任编辑:李欢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意盎然的三月里,走进章丘区普集街道,一股股乡村文化振兴的春风扑面而来:文化街巷一墙一品,魅力绽放;儒学讲堂礼仪教义,春风化雨;戏曲排练厅,唱念坐打,曲韵悠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新时代雷锋故事方桌会正在开讲……普集街道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资政育人为目标,以“3431”模式为主线,打造的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正如新春千重锦,描绘出如诗如画的新风新景新面貌。

  厚植根脉拉长度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夯实乡土文化底蕴

  普集街道立足乡村独有的内涵意蕴之特点,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上下功夫,在传承乡村历史形态上下功夫,在突出乡村文化时代“特色”上下功夫,通过“三个一”建设,不断拉长历史链条,推动乡村文化与美丽乡村“三生”统筹的有机耦合,助力新时代“三农”工作整体跃升。

  修缮一批文物古建。乡村传统建筑是乡村文化的有形遗产和宝贵资源,承载着乡村文化的历史和记忆。普集街道文化底蕴深厚,有13处文保单位,7处三普名录,1处革命文保单位,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保护好文物古建,普集街道多措并举、有的放矢地开展了传统村落的开发保护利用工程,先后修缮了博平刘氏宗祠、袭家文昌阁、杏花泉边百衣庵、于家提水站渡槽、曹家古庙、李家街1号古楼多处文物古建,不仅保存了历史记忆、保留了文明发展脉络,还提升了外在的颜值,延续了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让乡土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建起一批资政育人阵地。普集街道充分利用各乡村文化特色,加速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场所。建成博平古郡乡村博物馆、桥子乡愁记忆馆、袭家乡贤馆等一批村史馆,积极开展志愿宣讲、农耕研学、研究论坛等系列活动,真正将村史馆打造成为留住乡愁的“博物馆”、体验民俗的“纪念馆”、凝聚人心的“议事馆”;建设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红色教育基地,入选济南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保单位和山东省100家红色研学基地。截至目前,红色展馆共接待参观团队3490批次,总参观人数达78000余人,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地标和打卡胜地,激发了党员群众爱国奋斗精神,推动了基层党建全域提升、乡村振兴深入开展。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讲好一批乡愁故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独特的乡土文化是一座乡村的灵魂。近年来,普集街道始终坚持用时代的语言讲好乡土的故事,在保护、传承、开发好乡村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使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风文明、民族传承等方面的组织参谋、沟通协调和引领示范作用,积极传播普集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在普集街道,随便提起一个本土故事,都会有人向你娓娓道来,袭勖的封官不授、李慎修的秉公办案、刘秉厚的勤政爱民、于璜鑫的爱国爱家等诸多历史故事在村民的讲述下,在乡贤名人、文化人才的宣讲下飞出普集街道,飞向全国各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群众。“红心向党、村村宣讲”这个志愿服务品牌也在“大美家乡人人爱,历史故事人人讲”的活动开展中获得群众的认可与赞扬。

  不仅如此,普集街道还依托商量有章平台,积极开展袭勖、李慎修廉洁文化研究会、古官道商贸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会活动,并通过VLOG拍摄、电视情景剧、古村采风等形式讲好乡愁故事,进一步凝聚起历史认同和文化自信。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丰富活动拓宽度

  弘扬乡村文化风尚提升农民乡土自信

  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每年春节,普集街道在踏歌起舞中辞旧岁,在欢声笑语中迎新春。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开启了人们奔向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近年来,普集街道依托乡村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将传统的乡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己任,以文化活动为主线,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通过丰富多彩的乡村活动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焕发农民群众精神风貌,呈现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

  普集街道共有46个行政村,常年开展儒学大讲堂活动,群众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并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各村每年开展民俗文化展演,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时,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广大农村居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民族文化自信,萃取文化向心力。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方面,普集街道已连续举办八届书画展,开展面人、草编等传统民俗技艺沉浸式体验活动,聚焦“一老一小”传统文化传承,开办中医养生科学和少年国学课堂,打造“弘贤育德”国学驿站,推动传统文化技艺传下去、活起来。开展一村一场戏活动,支持发展当地庄户剧团,其中桥子村已连续开展13届戏曲文化节,并与济南市吕剧院建成了戏曲共建基地,成为向善厚德的精神文明高地。

  塑造品牌有力度

  释放旅游乘数效应推动农文旅融合升级

  农文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新热点所在。

  翻开《美德普集》《厚德普集》《普集史话》等乡土文化书籍,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映入眼帘,向世人阐述着一段段廉洁忠诚、爱国爱家、感恩诚信的“普集”佳话。这些文史书籍就是普集街道发动退休老干部等乡贤群体,在广泛搜集、深度挖掘的基础上编纂整理的,为八方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普集、传播普集打开了窗口。

  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引擎。普集街道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文旅强农理念,用活红色历史、商道文化等特有资源,依托博平-于家-龙华-万山、桥子-袭家-杨官-西山两条传统村落研学游线路,古道风云、长白烽火、西山蜜镜、东陵人家四大乡村游片区,发展两线四片主题游。普集街道坚持一村一品的形式,结合全域旅游规划,深入挖潜统筹各村优势资源。重点打造桥子、袭家、博平、三山峪为代表的传统村落资政育人品牌。

  桥子村把乡愁记忆馆、戏曲体验馆、五大门的悠久历史和猕猴桃采摘节、休闲观光游等结合起来;国家级传统村落袭家村,突出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乡贤文化品牌亮点;博平村对古建古泉进行修缮、开挖疏通,围绕村庄景区化建设,形成了“千年古郡,新韵博平”的品牌;三山峪村立足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的诞生,开创了“红色热土、绿水青山”的品牌。另外,普集街道打造古村黛+文化红+生态绿乡村旅游精品画廊,将乡村的优美生态、优秀文化转化为旅游经济价值,释放出“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不仅为乡村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动能。将文化和生态资源转化并嵌入乡村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发了“毓秀普集,长白人家”文化衫、手提袋、精美笔筒、葫芦烫画等文创产品,提升了传统文化市场附加值,推动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远方”  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普集”样板

  一座座文物古建修起来,一座座文化礼堂亮起来,一个个民俗博物馆建起来,一部部文史图书编起来,一段段乡愁故事讲起来,一条条旅游线路开起来......近年来,普集街道通过“十百千”工程的争创,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街道经济发展蓄势突起,各村干劲十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出彩人家不断涌现。

  下一步,普集街道将继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活化与传承并行,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努力奋斗、团结实干,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让文化振兴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努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万紫千红新蓝图。

作者:路通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