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培训会11月25日-27日在我市举行。根据部署,2021年全省将着力做好六项工作,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山东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规划引领,突出试点示范,全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1%,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扎实推进。全省共有14个地区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数量全国最多,省内分三批确定了27个省级试点,覆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13条经验和1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从实际情况看,我省还存在城镇化增速放缓、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存在壁垒、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短板明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差距大、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全省将进一步打造“山东新型城镇化改革创新典型经验”系列品牌和实施“片区轮值、联系服务、监测评估、调度通报、经验推广”五项工作推进机制,着力做好六项工作,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深化住房、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重点任务,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为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遵循,要把贯彻落实好《建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结合工作实践,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完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措施和规划。进一步完善户籍改革、产业培育、土地保障、财政金融、社会保险和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文体、养老等管用实用的政策措施。要加快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编制进度。各设区市要立足实际,尽快启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编制。要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建立城乡融合发展项目库,搭建城乡融合发展平台和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县域村庄布局,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承载功能为重点,提高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大乡村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资金保障机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城市优势产业做强做优,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比重。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六大行动和农业“新六产”创建活动,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米袋子”和“菜篮子”有效供给。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强化财政投入、用地保障和人才要素调配,进一步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规划建设教育、医疗、养老和社区服务设施,确定产权归属,配齐专业人员,落实管护责任。要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大力发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着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要加强乡村教育、医疗、环保、文体、养老等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定向评价、定期使用”基层职称评聘、乡村补贴等政策,吸引城市教师、医生、文化等专业人才到乡村工作,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深化“人地钱”等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人地钱改革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城乡人口有序流动迁徙制度,保障农村“三权”,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进城落户。落实吸引城市人才返乡入乡政策,加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优质人力资源在城乡合理流动。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研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支持地方探索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成、农村宅基地收储、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路径和办法。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下沉,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通过银企点对点对接、一对一帮扶,加大涉农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质效,解决农业农村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