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目前,全省技能人才达134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30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新增技能人才106万人,居全国第一位。《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80万人以上。
每年至少组织60项职业技能大赛
《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22条措施。其中,持续打造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品牌,组织企业职工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由“十三五”期间的每年1万人,提升到每年2万人。对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培训项目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企业不低于每人每年4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用5年时间分别遴选建设10所左右技工教育优质校、30个左右优质专业(群),给予500万元、20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建设100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给予2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
《若干措施》提出以更大力度“强激励”,提高领军人才待遇。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单位,在国家1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基础上,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再给予不低于10万元的奖补资金。完善高技能领军人才奖励体系,一次性给予齐鲁技能大奖获得者3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评选“中华技能大奖”。
每年组织不少于60项“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省级重点赛事,带动各行各业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实现全省参赛人员3年不少于1000万人次。对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重点集训基地和省级集训基地由过去给予300万元、100万元补助资金提高到500万元、200万元。在提高世赛获奖选手奖励标准的同时,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和优胜奖的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分别给予团队6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
此外,2021年,省财政提高了省属技工院校生均定额保障水平,安排技校教育支出63532万元,大力支持省属技工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实训教学水平等,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齐鲁工匠”可获资助、职称等保障
据介绍,“齐鲁工匠”建设工程每年培育“齐鲁大工匠”10名、“齐鲁工匠”40名。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齐鲁大工匠”30名、“齐鲁工匠”120名,带动各级培育各类工匠人才近2.83万名。
我省把“齐鲁工匠”纳入党委联系专家范围,积极推荐提名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代表等人选。对“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个人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的资助,对其领衔创建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分别一次性给予25万元和5万元创新资金资助。对于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业绩突出的“齐鲁工匠”,可破格晋升技术技能等级或申请工程专业技术职称。“齐鲁工匠”纳入劳模疗休养范围。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齐鲁工匠的“蓄水池”。全省现有中职学校391所、在校生73万人,高职院校85所、在校生107万人,每年为经济社会培养输送60万名左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鼓励支持每所高职院校辐射带动2—3所中职学校协同发展,努力实现每个县(市)至少有一所高水平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一批特色高职院校,建设300个左右高水平中职专业、150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
全面推进“1+X证书”制度,支持职业院校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专多能,拓展就业创业本领。鼓励支持各承担扩招任务的高职院校与市县两级人民政府、产业园区、各大企事业单位积极对接,“整建制”集中招收符合条件、有学历和技术技能提升需求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农民、在岗职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