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就业扶贫有了“新样本”,首创“就业扶贫车间”模式 3000余人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

2021-03-13 07:27:16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新时报记者 张晓园

责任编辑:高原

  就业扶贫作为落实国家“就业优先”政策的重中之重,各地都在探索。山东在全国创新打造“扶贫车间”“劳务扶贫合作社”等一系列就地就近就业扶贫模式,为就业扶贫提供了“新样本”。3月12日,新时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五年来,全省共建成“扶贫车间”3437家,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7.1万人次。

  首创“就业扶贫车间”模式

  在发布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夏鲁青介绍了山东首创的“就业扶贫车间”模式。据悉,菏泽市鄄城县立足当地产业优势,引导企业把加工车间建在村里,吸引贫困群众、留守妇女到车间打工挣钱,被群众称为“扶贫车间”。

  2015年底,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总结提炼菏泽鄄城县的扶贫经验,在全国最早提出“就业扶贫车间”模式,帮助劳动能力偏弱、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五年来,山东全省共建成“扶贫车间”3437家,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7.1万人次。“扶贫车间”模式被纳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的12个精准扶贫案例之一,并在全国推广。

  2.8万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

  人才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第一推动力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一批有志青年投身基层,对其中服务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采取考核考察的方式聘用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省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近3万名。降低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门槛,保障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强化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新时报记者了解到,山东探索建立基层职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直评直聘等三项制度,2.8万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5.4万余名乡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直评”获得中高级职称,3329名“田秀才”“土专家”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许多基层人才成为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和中坚力量。

  山东建立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4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65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84家,开展省级示范性专家服务基地活动44次,带动全省专家服务基层工作蓬勃展开,吸引集聚1.4万余名高层次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4万余个,落地项目2200余个,转化科研成果3500余项,较好满足了贫困地区的人才服务需求。

  农村有了劳务经纪人

  此外,山东还首创“互助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首创“创业扶贫工坊”参与创业、首创“劳务扶贫合作社”组织就业。

  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大龄贫困妇女,因缺乏技能、需要照顾家庭等原因,难以外出就业。为解决这一难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国率先开发“互助扶贫公益性岗位”,选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与贫困失能老人结对互助。全省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6.9万个,其中互助扶贫公益岗位1.2万个,实现贫困妇女“就业不出村”,贫困老人“养老不离家”。

  夏鲁青说,为满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灵活用工需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充分发挥村两委、龙头企业、劳务经纪人的作用,鼓励各地设立“劳务扶贫合作社”,以绿化保洁、道路养护、农业生产服务等劳务内容为主,帮助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新时报记者获悉,全省设立“劳务扶贫合作社”60余家,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实现“劳务扶贫合作社”全覆盖。

作者:新时报记者 张晓园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