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打造市域铁路“1小时通勤圈” 2023年6月底前实现小清河169公里全线通航

2021-07-30 07:04:33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柴颖颖

责任编辑:鞠月芹

山东将打造市域铁路“1小时通勤圈” 2023年6月底前实现小清河169公里全线通航

  5月30日,在历城区王舍人街道沙二村的小清河,可以看到蜿蜒流淌的河水将城市分成两半。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进行了河槽扩挖、堤防加固、堤顶道路硬化、跨河桥梁等建设。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锋 摄(资料照片)

  7月2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介绍,《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交通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沿黄达海、连通全球的双循环战略支点作用充分发挥,成为东北亚乃至“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一轴两廊十通道”加快形成“四网融合”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完善“一轴两廊十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一轴两廊”指的是积极融入国家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和京藏走廊。“十通道”是加快形成“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四横”即鲁北通道、济青通道、鲁中通道、鲁南通道;“五纵”即沿海通道、京沪辅助通道、滨临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沿黄达海通道,即积极融入黄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构建沿黄达海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

  《规划》明确,山东要构建综合交通大网络。加快完善全国领先的轨道网、公路网、内河水运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加快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客运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干支相连、专线延伸的货运铁路网络。完善四通八达公路网,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加密、扩容、提速、增智”,实施普通干线品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公路“五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构建干支相连内河水运网,完善提升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等“一纵两横、三干多支”航道网。服务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动“济南青岛两核辐射,临枣济菏一带相连”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建设。

  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中提到,山东将建设“1+2+4+ 4+N”综合交通大枢纽。“1”是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2”是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第一个“4”是打造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泽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第二个“4”是打造和培育济南机场、青岛机场、烟台机场、临沂机场4个枢纽机场,“N”是加快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设施。

  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里程达到9700公里,高速(城际)铁路营运及在建里程达到44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营运及在建里程达到7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0公里,普通国省道实施新改建约2500公里,农村路新建改造提升约4万公里,内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50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60个,运输机场达到12个,通用机场达到30个。

  运输服务方面,《规划》提出,持续增加高品质、快速化运输服务供给,初步建成“123”客运通达网和“123”物流网两个“123”运输网。“123”客运通达网,就是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123”物流网,就是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

  到2025年,全省国内民航航线增至670条,国际航空航线达到120条;全省高铁和城际铁路客运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基本实现相邻设区市通达时间不超过1小时;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保持100%;沿海港口集装箱中转比例达到18%,集装箱铁路疏港比例达到8%;建立50个以上内陆无水港。

  2025年“市市通高铁”打造市域铁路“1小时通勤圈”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铁路机场处处长高登友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铁路进一步强化高铁内联外通,加快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山东。

  山东将加快鲁南高铁、济郑高铁、潍烟高铁、莱荣高铁、济莱高铁和黄台联络线等7个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全力推进京雄商、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和济南至滨州、德州至商河等6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开工。同时,优化完善全省路网结构,提前推进规划报批,做好项目储备。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高速铁路网络,实现“市市通高铁”。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积极支持符合建设条件城市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达、人口聚集度高的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通过挖潜利用既有高铁网络开行市域列车、优先改造既有铁路,有序新建部分线路等方法,强化提升重点城市主城区与郊区及周边城镇的通勤能力,打造市域铁路“1小时通勤圈”。

  遥墙机场二期工作区力争今年建成投用

  “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目标,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国际枢纽机场,加快推进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工作区建成投用,综合交通中心全面开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今年8月12日将正式投运,这是我省首个最高等级4F级机场和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全国首批智慧机场示范项目。

  积极支持和培育烟台、临沂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全面加快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临沂启阳国际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力争2022年建成投用。积极推进济宁、威海、潍坊机场迁建和新建枣庄、聊城机场。到2025年,全省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100公里县级行政单元覆盖率达到95%。

  山东将加快建设济南商河、青岛即墨、临沂费县、临沭蛟龙等通用机场,确保今年建成投运;全面推进济宁梁山、德州庆云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鼓励非枢纽运输机场增设通用航空设施,提供通用航空服务。到2025年,全省通用机场达到30个,建设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2023年6月底前实现小清河169公里全线通航

  针对“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内河水运的发展重点,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水运处处长韩明介绍,我省内河水运将加快构建干支相连内河水运网。

  首先,不断提升内河航道服务能力,完善提升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等“一纵两横、三干多支”航道网,扩大航道通达范围,提升标准等级。特别是要加快实施小清河复航工程,有望在2023年6月底前实现小清河169公里全线通航,届时我省将新增一条海河直达的黄金水道。

  其次加快建设新型内河港口,有序推进济宁港、枣庄港、泰安港、菏泽港建设。加强港口与区域内产业互动,加快腹地内临港工业、临港物流区的建设,发挥内河港口联系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作用,推进大宗散货、集装箱、件杂货的多式联运业务。加快推进小清河沿线济南港、淄博港和滨州港等港口建设,确保港口与航道同步建成,同步发挥效益。

  此外,大力发展智慧航运,依托京杭运河、小清河复航工程推进智慧航道规划建设,重点实现智慧船闸联合调度与过闸安全监管、航道实时在线监测、电子航道图服务、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等功能。推进内河港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内河干散货无人化港口,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韩明介绍,还要强化航运污染防治。包括严格控制船舶污染排放,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备;继续实施内河船型标准化,推进400总吨以上内河船舶加装生活污水监控设备;依法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鼓励内河航运船舶LNG、氢能、电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减少运输过程污染物排放;加大内河港口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岸电使用常态化。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柴颖颖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