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最新全民健身“五年计划” 到2025年80%学校开放体育场地

2021-08-21 07:04:4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范俐鑫 通讯员谢宜君

责任编辑:鞠月芹

  8月20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日前印发的《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

  《实施计划》是“十四五”时期我省全民健身工作的施政总纲领。省体育局副局长乔云萍介绍,到2025年,全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达到更高水平,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城乡居民体质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全省总人口42%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以上,公共体育设施全面开放,推动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省、市、县三级全民健身运动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到2.6个以上。

  策划打造沿海、沿黄河、沿大运河体育带

  我省明确了4个方面的重点举措。其中,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管理方面,实施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在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体育场地。实施健身步道和体育公园建设计划。实施体育场馆开放计划,到2025年,实现公共体育场馆全面开放,80%的学校开放体育场地。

  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方面,创新举办社区运动会,推广体育业余等级制度,推广特色健身项目。

  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方面,健全省市县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最美全民健身志愿者”选树等活动。

  在全民健身协调融合发展方面,深化体教融合,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强化体育技能教学培训,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推动体卫融合,支持医疗机构开设运动医学门诊,发展慢病管理、运动康复等体卫融合服务新业态。推进体旅融合,继续策划打造体育精品路线和旅游目的地,培育户外露营、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新业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策划打造沿海、沿黄河、沿大运河体育带,支持建立体育发展联盟、策划赛事活动等,打造跨区域的全民健身新高地,积极支持体育俱乐部和健身休闲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等。

  试点探索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带队训练

  体教融合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宋振波介绍,省体育局就提升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包括,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育专项技能,在全省各级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增设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研究制定《山东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着力解决课后、节假日青少年去何处健身的问题。

  同时,试点探索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带队训练,推进青少年竞赛活动扩容增量。据统计,今年全省共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将达到1200余场次。

  此外,还开展“体教融合”青少年健身科普试点工作。推送健身方法,传播健身知识,开展近视眼、超体重、脊柱侧弯矫正等专项防治工作。规范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着手制定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加强行业监管,着力解决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的规范问题。

  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6000亿元

  省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翟培建介绍,我省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在“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2%左右,基本建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引领、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为此,我省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鼓励承办高端体育赛事,打造自主品牌赛事,形成“一市多品”“一县一品”的赛事格局。着力扶持、培育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强的领航型体育企业、体育上市公司。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培育细分领域“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建设山东体育产业服务大厅,搭建资源交易、公共服务、推介宣传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园区)创建管理工作。支持各市创建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

  700多名普通群众将代表山东参加全运会

  国内外普遍认为,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今年,我省全民健身工作也与几项大型体育赛事结合起来。

  其中包括,以“我要上全运”为主题,组织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省内选拔,通过选拔共有700多名普通群众将代表山东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19个大项130多个小项的赛事活动,涉及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等十分普及的项目。

  第十四届全运会结束后,省体育局将组织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到基层学校或者社区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传授体育技能、普及科学健身知识。

  此外,我省还将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举办第五届全省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在我省的普及发展,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范俐鑫 通讯员谢宜君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