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牢记嘱托 开创新局】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021-11-30 06:28:4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编者按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源泉和精神标识,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大地深深扎根并与时俱进的精神土壤和精神营养。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时对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提出明确要求,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8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文化建设工作放在全市工作大局的突出位置,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厚重文化支撑。那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把握“两个结合”的历史意义?在“两创”工作中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潜?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本期理论版特别策划专题并邀请三位权威专家从多个层面展开深入讨论。本期策划 肖明君 李娜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涂可国

  “十三五”时期,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着眼“四个讲清楚”,充分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教育普及,公共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养成和交流传播。进入“十四五”时期,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动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优化整合全省“两创”研究资源。山东学者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把山东真正建成传统文化研究高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全方位研究,以儒家文化、红色文化、齐鲁文化为重点,深入研究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髓,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加强研究机构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的共建、共享。积极创建孔子大学,加快建设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把它打造成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世界儒学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支持省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进一步巩固儒学、易学、墨学、道学等学科传统优势,扶持稷下学、东夷学等新兴学科发展。

  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开发。以齐鲁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主线,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法制建设、理论研究、传习教育为重点,全面提升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水平。进一步推进文献整理的基础性工作,构建更加完善的文献系统存藏体系。加强建设“两区三带”五大文化区域,重点建设好国家级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省级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挖掘、保护传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推进山东非遗传习所、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完善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文化生态保护区“五位一体”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优秀建筑、百年老字号、传统民居、古树名木保护。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做好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的调整、充实、改造和提升工作。统筹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展示,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五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重点抓好沂蒙革命纪念馆、临沭县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党史馆、青岛党史纪念馆、胶东革命历史陈列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基地建设。

  深化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构建传统文化社会教育体系,以青少年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渠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干部教育等各个领域。充分利用各类公共设施、场所和阵地,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和大众传播。深入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发挥尼山书院、孔子学堂的引领作用。继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文明实践研究院建设,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各级各类工作责任制之中。推动传统文化题材文艺创作全面繁荣,持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出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精品力作。

  加强传统文化的实践养成。强化“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活起来、传下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善行义举“四德榜”“厚道鲁商”等道德品牌,结合传统民俗节日、重大节庆日和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等教育。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节俭养德全民行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制度规范之中。

  构建推动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大格局。用好山东各种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平台,推进海外尼山书屋、孔子学堂建设,建设好、运营好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发挥“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齐鲁文化传播交流平台作用,提升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和尼山文明论坛等的国际影响力。开展多样化的齐鲁文化交流活动,精心组织“孔子文化世界行”“孔子文化丝路行”等活动,实施“山东-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年度合作”工程。实施“感知山东”交流工程,积极参与“感知中国”“美丽中国”“文化中国”“欢乐春节”等大型国家形象推广活动。

  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方法手段。适应时代潮流,加大“两创”方法手段创新力度,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一是积极探索和运用文化+创意设计,运用各种现代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二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儒家文化经典数字化,建成面向海内外的传统文化经典数据库。三是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探索运用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体验游、乡村特色体验游、传统文化研学游,扶持各地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艺品牌。

  优化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资金投入机制,设立省级层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专项经费,扩大重点项目评选覆盖面,加大对示范性强、影响力大的拳头项目的扶持力度。二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文化、文联、高校、研究会、民间组织等参与的“两创”工作协调小组,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两创”,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三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作为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文明行动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两创”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的考核比重。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