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沂蒙山》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作品以民族歌剧《沂蒙山》立上舞台的创排过程为主线,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背景,讲述了艺术家们冲击民族歌剧新高峰、沂蒙军民浴血抗战、沂蒙精神产生与发展的精彩故事。
“半缘剧作半缘君”, 长篇纪实文学《沂蒙山》全书20余万字,共分六章,以民族歌剧《沂蒙山》六幕大戏为主要时间轴,以沂蒙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史为背景,把大格局和小切口、真实人物原型和主要演员、沂蒙百姓和人民军队融为一体去叙述,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在记录民族歌剧《沂蒙山》从酝酿、创作到立上舞台全过程的同时,对这部大戏、对民族歌剧、对中国艺术发展方向进行深度思考,既有细节,有故事,有滚烫的感情,有跌宕起伏的架构,也有相当宏阔的审美视野,有扎实的田野考察和资料积累,有独立而深刻的思想维度;二是善于讲好“沂蒙山故事”,立意高远,结构宏大,构思精妙,在同一个灵魂统领之下,多条线索并进,又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全景式画卷。纪实文学版的《沂蒙山》以抗战时期的沂蒙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为核心内容,梳理了山东的党史和军史,特别是沂蒙精神萌芽、产生、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一方面讲党和人民军队,牢记初心使命,有信仰,敢奉献,不怕流血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同时又去教育、发动和唤醒人民;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能够为了党的事业和民族解放奉献出粮食、财产、尊严、家人,奉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呈现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特质;三是尊重文艺创作规律,作者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到演出活动一线。民族歌剧《沂蒙山》的舞台,首先在本书作者心中搭建起来,主要人物的形象,首先在本书作者脑中立起来,所以纪实文学版的《沂蒙山》同样情绪饱满,真实感人,读到很多地方都会令人潸然泪下,热血沸腾。为了创作民族歌剧《沂蒙山》,主创团队多次深入沂蒙山区进行采风,以真实事件和人物为原型,进行提炼升华,逼真地还原历史场景,极致地表达战争状态下的人性光辉,在极具纵深感的历史隧道里,盛开的情感之花,至今仍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深入挖掘山东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讲述海棠、林生、九龙叔、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纠葛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塑造了生动鲜活的沂蒙山军民英雄群像。这部山东地域特色鲜明、红色主题浓郁的民族歌剧,用优美的歌声和声光影生动勾勒出千回百转的情感波澜和深沉厚重的史诗意蕴,每每唱响,都会迸发出震撼灵魂的力量。歌剧的主创团队和主要演员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大的艺术想象力和角色塑造力。从“一生为了这一部戏”的艺术总监张桂林、“哭着把所有角色都演了一遍”的作曲栾凯,到创造“黄定山戏剧美学”的导演黄定山、“分不清是王丽达还是海棠”的主演王丽达,还有编剧王晓岭、李文绪,演员张卓、杨小勇、王传亮……纪实文学的作者都倾注了极深厚的感情,用清新、流畅、优美的文笔,讲述了他们的入戏之深、用情之专,甚至达到和角色融为一体的境界,这是艺术家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长篇纪实文学《沂蒙山》的作者郝桂尧,现任新华网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是一位专门研究地域文化的学者,曾经参与过孔繁森、朱彦夫、老西藏等重大典型的报道,也出版过多部地域文化研究专著。
乔佩娟在纪实文学版《沂蒙山》序言中说: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东举全省之力打造出的民族歌剧《沂蒙山》,成为一部“现象级”大戏,成为一部可以载入艺术史的精品力作。目前,山东正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沂蒙山》,弘扬“沂蒙精神”,愿更多热心者像纪实文学《沂蒙山》的作者一样,加入到这一洪流之中。愿更多人能够读到这部有情感、有温度、有筋骨的《沂蒙山》。愿红色文化薪火相传,教育熏陶一代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