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华所在站点的小哥在参与防疫服务工作 受访者供图
尽管口音里还带着一丝东北话的味道,但来到威海生活20多年的赵中华早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多年打拼,已成为当地一处外卖站负责人的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手下的外卖小哥一起,把每份外卖及时送到市民手里。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伙的生活。当这座城市突然按下静止键,面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他和同事们帮忙连夜搭帐篷、配送生活物资、骑车护送医护人员上门……这群外卖小哥就地“转行”,发挥着多年来积攒的特长,投入到了战“疫”一线的志愿服务中。
深夜急缺搭建帐篷人手 外卖小哥15分钟集合上岗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10天,但提起8日深夜的一幕幕,赵中华心中还有些热血的冲动。时间回到那天晚上,疫情的出现,让赵中华比平时更加关注相关的消息动态,可深夜的一条求助信息,还是让他感到突然。
向赵中华求助的是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是第二天要开始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当晚要连夜搭建检测用的帐篷。”他说,搭建帐篷需要人手,可深夜里街道上临时找不到这么多人,这才想到了联系他碰碰运气。
“15分钟。”赵中华说这是工作人员告诉他的集合时间,没过多思考,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在工作群中征集找人。临近午夜12点,即使是穿梭在城市间送餐的外卖员大多也已回家休息,但看到赵中华发布的信息,大家还是立刻行动了起来。
准备回家的调头换了路线,还在送餐的停下了接单的步伐……当集合时间到,赶到指定地点的外卖小哥已有20多人。没有过多交流,大伙立刻投入到了帐篷的搭建工作当中。深夜里,小哥们身上的黄色制服格外显眼。
从临近午夜一直干到第二日凌晨4点多钟,这群外卖小哥辗转多个社区,赶在核酸检测开始前,搭好了18个帐篷。“说实话,那晚上挺累的,但心里很高兴。”赵中华说。
医护上门不认识路“我们的优势就出来了”
搭建帐篷只是开始,伴随着全员核酸检测的开始,这座城市也按下了静止键。商铺暂时停业,外卖也随之暂停,将一线战“疫”人员的辛苦看在眼里,赵中华说:“我们能做的事儿还多着呢。”
9日上午,站内的外卖员们简单商量后,再次与街道社区取得了联系,“大伙居家生活,物资配送肯定需要人手,这个我们最在行。”他说,小哥们当天就分成了7个小队,就地“转行”,加入到物资配送的队伍中。
每天,只要超市准备的生活用品一到,外卖员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有时是早上七点,早的时候五点多就开始了。”特殊时期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配送的次数就相对多了起来,“常常一天要跑十二三个小时,不过大伙没人喊累”。
除了配送物资,这些外卖小哥还承担了另一项特殊的工作——骑车带着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穿梭在街头巷尾,护送他们上门工作。“社区里有些老人、残障人士行动不便,需要有医护上门做检测。”赵中华说,不少外来支援的医护工作者对道路不熟悉,特别是碰到些老小区,有时很久都找不到家门,“这时候我们的优势就出来了,没人比我们路更熟了。”说这话时,赵中华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骄傲。
党员带头志愿服务“使命在肩不是一句空话”
在和新黄河记者交谈的过程中,赵中华说这次带头参与战“疫”志愿服务的大都是站点中的党员,还有不少是入党积极分子,“真不是说空话,这次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员带头的作用”。
赵中华说,去年下半年,在威海市环翠区新就业群体区域党建联盟的号召下,站点内成立了党支部,不少外卖小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本来2月底到了发展第一批党员的时候,没想到碰到了疫情。”他说,这几天党支部内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不只带头冲在志愿服务一线,还积极鼓励着大伙,“现在大家都拧成了一股绳,干劲特别足。”
他们中有刚过20岁的00后,面对家人的担心,只是笑着说没事,是对的就要做,有需要就要上,“在家还是孩子呢,现在已经是男子汉了。”
前几天,站内有位外卖员给一对行动不便的老夫妻送去了蔬菜,临走时和老人们拍了张自拍合影留念,之后把合影发在了群里,说当时不知道怎么的,就感觉对面是自己的爸妈,“虽然现在送东西不挣钱,但就是感觉值了。”赵中华说自己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历过这些,真觉得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话,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儿,就是力所能及之间,能给战“疫”多帮点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