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9日讯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介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连三表示,2022年3月28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3例。3月28日,全省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4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43例。当前,全省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下降趋势明显,疫情防控形势不断趋稳向好。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2月底以来的这波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省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这意味着,这波疫情的传播链条已被切断,社区传播风险基本消除,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近日,部分地市报告的感染病例,一是出自隔离管控的重点人员,二是出自外省入鲁返鲁人员及其关联人员。对此,各地均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防范疫情扩散。
指导各地全方位开展卫生整治,夯实疫情防控“免疫墙”
据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牟善勇介绍,省爱卫会围绕疫情防控,指导各地全方位开展卫生整治,加强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强化卫生防病和健康知识科普,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夯实疫情防控“免疫墙”。其中,认真抓好卫生创建,动员各级积极申报卫生城镇。截至目前,全省国家卫生城市(含进入评审程序的)已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县和乡镇(含已进入评审程序的)比例分别达到80.7%和39.6%,山东省卫生村比例达到62%。在扎实开展环境治理方面,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全省累计出动20万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13万余吨,卫生死角4万余处,排查各类病媒生物孳生重点场所7000余处,发放药品3万公斤,灭鼠毒饵站6万余个,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为疫情防控打好环境基础。
下一步,省爱卫会将继续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和群众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助力。
我省港口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平稳、可控
据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介绍,目前全省沿海港口每日在港国际航行船舶60到70艘,“外防输入”风险和压力很大。省交通运输厅始终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抓住“两个关键”,即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对处置。常态化疫情防控关键在“防”,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纵深防御,做到持久防、长效防;突发疫情应对处置关键在“快”,指导港口企业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最低代价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港口经营秩序。控制“三个风险”,通过电子化传递、非必要不交叉作业、封闭化管理等措施切断“人传人”途径;通过不接触作业、机械化替代、自动化消杀等措施控制“物传人”风险;通过高标准防护、高频次检测、消毒等措施严防“环境传人”漏洞。并且,突出“六大重点”。紧紧围绕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冷链食品、非冷冻集装箱、进口散装冻鱼、国际邮件快递和中韩客滚班轮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作业,指导港口企业采取岸方非必要不登轮、船方非必要不登陆、扩围加密核酸检测、建立集中监管仓、创新自动化半自动化装卸工艺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作业人员染疫风险。另外,牢牢扭住“一个核心”,即高风险岗位作业人员专班管理,指导港口企业严格落实《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九版)》要求,我省沿海7个引航站、73个涉外港口企业、325个涉外作业码头、4150名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全部落实封闭管理措施,集中住宿、集中出入、集中管理,相对隔离、隔天检测,严禁集中封闭期间未经审批同意、未采取防护措施私自外出,严禁在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冷链专舱等工作场所就餐、饮水、如厕,坚决堵塞防控漏洞,织密织牢“外防输入”防控网。当前,我省港口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平稳、可控。
山东如何处理好港口疫情防控与保障物流供应链畅通的关系?据高立平介绍,3月份以来,疫情给港口的集疏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各市迅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港口保通保畅工作,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在保公路畅通方面,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向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将港口进出口货物纳入“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采用申领“通行证”方式保障正常通行,规定在对司乘人员体温检测正常、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健康码和行程码绿色、并持有“通行证”的基础上,不得要求在当地再次进行核酸检测,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同时,在进出港口主通道路口等场所设置核酸采样点,为司机提供便利服务。在此基础上,自3月25日起,将通行证申领方式,从现场办理转为网上办理,将纸质通行证改为电子通行证,极大提升了办理效率。截至目前,我省港口主要港区公路集疏运逐日向好,基本恢复正常,港口场地货物周转稳定有序。
在保海运畅通方面,指导港口企业特别是省港口集团充分利用海上内支线,引导腹地企业采用“公转水”方式,将原来采用公路运输的货物转到海上支线。同时,继续充分发挥外贸航线“稳中求进”财政支持政策,一季度,预计吸引新增包括美西、美东、澳洲、非洲、东南亚等8条国际航线,为外贸企业增加运力和舱位,确保国际海运畅通,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保铁路畅通方面,综合施策,强化与铁路对接,加大沟通协调力度,指导港口企业积极与铁路联合营销,为客户定制“公转铁”服务方案。
高立平表示,通过以上措施,我省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总体畅通有序,为保供应链稳定、服务腹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6市均建成至少1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
据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管言明介绍,医疗废物处置特别是涉疫情医疗废物全部安全及时有效处置,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全力抓好医疗废物特别是涉疫情医疗废物的处置。在强化应急备勤方面,近期疫情发生之初,省生态环境厅立即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做好三件事:一是对全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全部检查一遍,重点检查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各环节是否形成闭环,环境监管措施是否到位,相关安全生产措施是否落实,并督促相关单位加强日常检查和维护,保障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正常运转。二是除现有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外,各市尽快确定至少一家医疗废物备用应急处置单位,目前全省16市共落实医疗废物备选应急处置设施29家。三是开展应急演练,组织选定的备用应急处置单位按照应急预案全部进行实战模拟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启用,无缝衔接。
据介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派出大批人员在定点医院、隔离点、核酸检测点等全程对医疗废物分类、贮存、转运等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据介绍,目前,全省16市均建成至少1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564.5吨,选定的29家医疗废物备选应急处置单位日应急处置能力达到1488.2吨。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我省医疗废物产生量由平常的日产260吨左右增加到了日产600吨左右。对这些医疗废物,全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完全满足处置需要,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都能及时安全有效地按规定全部处置完毕。从3月1日至28日,全省涉疫情的市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及时安全处置,未发生一起次生、衍生疫情或环境污染事件。
省疾控中心专家: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鼓励餐厅食堂错峰用餐
当前疫情形势下,对工作场所(单位)的疫情防控有哪些建议?针对这一问题,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促进所副所长刘维量作了介绍。
刘维量建议,一要坚持测体温核验健康码。在单位入口处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并进行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二要做好公用设施设备消毒。加强对办公区域、会议场所、卫生间、食堂及其他活动场所和物品的清洁消毒,适当增加电梯按钮、卫生间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的消毒频次。保持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三要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四要加强疫苗接种。督促单位工作人员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完成全程免疫满6个月的要尽早进行加强免疫。五要用餐提倡分餐制。鼓励餐厅食堂错峰用餐,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提倡分餐制。六要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七要加强防控知识宣传。要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