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立交作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最大互通立交桥,纵横交错雄姿展现。(本报记者吕传泉摄)
到2025年,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通用机场总数达到30个,在建及营运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700公里;5G基站数达到25万个,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高质量、大规模5G网络全面建成……近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6月2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权威解读行动计划有关情况。
聚焦综合立体交通、现代物流等7个领域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关兆泉介绍,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综合立体交通、现代物流、能源保障、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7个领域,牵头启动了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编制工作。
其中,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行动计划主要围绕全省“三网两群一体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主线,统筹全省铁路网、公路网、内河水运网、沿海港口群、机场群、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建设陆海联动、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在建及通车高速(城际)铁路里程达到4400公里;在建及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000公里,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占比达到36%;内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50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数达到360个;运输机场总数达到12个,通用机场总数达到30个;在建及营运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700公里。
现代物流网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网络设施强基畅通、交通物流优化提升、重点领域补短促融、支撑体系提质增效“四大行动”,打造集约联动、开放共享、智能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到2025年,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20亿吨,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
能源保障网建设行动计划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电力供应链、内外协同的煤炭供应链、海陆兼备的油气供应链、安全可靠的能源储备体系、管控有力的安全生产体系“三链两体系”,着力打造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的能源保障网。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以上;煤电装机控制在1亿千瓦左右;接纳省外电量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煤炭产量稳定在9500万吨左右;原油产量稳定在2100万吨;新增沿海LNG供应能力240亿立方米;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2000万吨。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城市道路桥梁、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内涝治理、燃气、热力、园林、环卫等8个领域,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布局均衡、标准适宜、运行安全、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设施200万立方米/日左右,新建改造城市雨水管网5000公里、燃气管网22000公里,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8000吨/日、城市集中供热热源能力11200兆瓦、城市供水能力430万立方米/日,新建改造供水管网8000公里、城市道路6000公里,新增城市综合公园53平方公里。
现代水网建设行动计划围绕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现代水网,推进山东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新增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7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15亿立方米,5级及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77%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85%以上。
新型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立足构建信息网络泛在互联、科技创新强力驱动、应用场景极大丰富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施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3方面19项重点行动。到2025年,5G基站数达到25万个,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高质量、大规模5G网络全面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到90%以上;智慧农业典型应用场景达到500处以上;全省数字校园覆盖率达到100%;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0家左右,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左右。
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着眼扩内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组织实施农村路网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农村电网及综合能源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现代乡村物流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公共环境提升、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八大行动”。到2025年底,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万公里,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54%,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48%,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千伏安左右;全省所有行政村(社区)建成“百兆乡村”,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5G全覆盖。
打造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
我省是经济大省,也是用电大省。省能源局副局长王福栋介绍,2021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7383亿千瓦时,占到全国的8.9%,居各省区前列。“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深入推进“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等行动计划,用电需求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能源局将电力供应作为能源保障网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电力供应链。
其中,将加快“五大基地”建设,推动清洁电力逐步成为电力消费增量主体。具体包括,海上风电基地。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海上光伏基地。统筹推进桩基固定式、漂浮式项目建设,打造“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
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充分利用滨州、东营、潍坊等沿海区域盐碱滩涂地,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配套产业等深度融合,打造风光同场、储输并举、综合智慧、产业融合、生态友好“五位一体”的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构筑“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带”。
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以济宁、泰安、枣庄、菏泽等地区为重点,采取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模式,打造集光伏电站建设、光伏新型技术示范、特色种养殖、生态治理修复为一体的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
胶东半岛核电基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厂址开发,稳妥推广核能综合利用,打造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
到2025年,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以上,较2020年实现翻一番;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20%左右,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全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徐启峰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加强对各地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指导、调度和检查,纳入住建系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
同时,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广泛开展应急演练,统筹推进“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确保安全度汛。加快实施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燃气安全管理监控系统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动各类场所具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能力,完善分类转运和运输设施。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复查为抓手,推动园林绿化工作提档升级,提升群众感受度、满意度。
此外,还将严守安全底线。强化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对发生责任事故的,依法依规顶格处罚。针对市政工程基坑沟槽坍塌事故多发、易发和工程安全度汛问题,通过明察暗访、第三方辅助巡查、企业互查等多种方式,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本报记者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