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日讯 (记者 范俐鑫)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在今天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绪超介绍,到2025年,省属企业打造5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15家左右具有市场主导权的行业一流企业、100家左右“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根据《十条意见》,我省将构建灵活有效的国有资本和人才融合机制,组建山东国资科创母基金,打造覆盖广、能级高、融合深的科研平台。高标准建设黄河流域要素交易市场联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完善财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严防债务融资风险,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方向监控,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好防疫物资及煤电油气运等应急保障,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合规经营管理等。
我省还加大科技创新激励约束力度,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的省属企业,给予考核额外加分奖励;对研发费用分类视同利润加回,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按研发费用的2倍加回、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子计划或省重点研发计划的按1.5倍加回、其他的全额加回。
值得注意的是,两年来,省属企业新增柔性引进和合作的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90多人。今后,我省将全力抓好海外引才工作,做好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揭榜挂帅”。
今年,省国资委引入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与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等一起,形成围绕服务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目前省属各级子企业已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2021年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比例达到3.87%,新进员工公开招聘率达100%,员工市场化退出率达2.6%,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绩效薪酬占比达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