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0日讯 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方须制定灾害性天气等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不具备继续办赛条件时实行“熔断机制”。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体育赛事活动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全面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风险防范工作。
根据通知,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坚持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审批(备案)、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责任体系。
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组织者对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负直接责任,要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职责分工。主办方建立组委会等赛事组织机制,承办方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协办方确保其提供的产品、设施或服务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
各级体育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体育赛事活动承担安全监管责任,要及时准确掌握赛事活动信息,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各级运动项目管理单位、单项体育协会对本项目赛事活动安全承担项目管理责任,根据需要对赛事安全方案进行指导把关,并积极探索完善行业惩戒措施,规范从业者行为。
各类体育活动特别是利用公园、山地、森林、江河湖泊、海洋、空域、公共体育场馆等自然资源或公共资源举办的,场地提供方或管理者应当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并积极主动协助承担应急救援等任务。
在健全安全监管机制中,要完善赛事活动信息收集机制、赛事方案审查机制、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其中,各级体育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和情况通报机制,负责收集本辖区内赛事活动信息,建立赛事活动指导服务目录。辖区内各类主体主办的赛事活动,尤其是危险性较高的群众性、商业性赛事活动,提前主动通报体育部门。公安机关要将实施安全许可的赛事活动信息及时推送体育部门。
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方要制定赛事组织、赛事安全、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方案。应当依法申请安全许可的体育赛事活动,要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山地越野、翼装飞行、5公里以上路跑、综合格斗、航空体育等赛事,要向当地体育部门备案和陈述汇报。达到疫情防控规定条件要求的赛事,要将疫情防控方案报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审查。
各级体育部门要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建立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专业队伍,对参与人数多、危险性高的赛事活动进行全面监管,对其他赛事可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开展监管,并组织实施赛事评估和等级评定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为重点,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宣传教育。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方须制定灾害性天气等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置预案,办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及有关灾害、事故信息,在办赛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在不具备继续办赛条件时实行“熔断机制”,及时终止赛事并做好后续处置工作。
根据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健全体育赛事活动安全事故追责问责机制。严肃追究造成安全事故的组织者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体育赛事活动监管不力,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追究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