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三年,山东产研院深刻诠释“创新”

2022-07-31 09:41:57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成立三年,山东产研院深刻诠释“创新”

  今天,“创新”成为全社会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在大多数人看来,创新首先是思维活动。在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看来,创新的第一属性是实践活动。

  2019年7月30日,在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撑下,山东产研院揭牌成立。

  三年来,作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山东产研院用实践深刻诠释着“创新”二字。其培育前沿产业、服务战略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化项目遍布全省16市。

  创新成果丰硕

  结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山东产研院在成立之初即明确了产业创新布局,即培育前沿产业、服务战略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信息与智能融合、微纳与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绿色与健康四大领域,空天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微纳制造、关键零部件、工业数字化、高端装备、机器人、电子信息材料等15个技术方向创新布局。

  三年来,山东产研院创新转化项目遍布全省16市,与全省300多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开发合作,服务社会企业超过1000家,为社会企业培训各类人才2万多人次;与100多家山东省外大学、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设北京创新中心、长三角创新中心,储备项目超过500项,集聚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与职业经理700多人;组建风险投资基金超过70亿元,2021年山东产研院天使投资项目占全国投资山东项目总数的50%;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孵化的产业生态,今年一季度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

  截至目前,产研院累计建设创新转化机构80家,实施创新项目超过360个,创新转化技术近3000项,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过4000人,建设9个公共技术平台,投资孵化衍生高科技企业近300家,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00亿元。

  创新是预见未来的能力

  在培育前沿产业生态方面,山东产研院重点布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工程。

  空天信息是山东产研院首先布局的未来产业,重点建设齐鲁天基互联网+遥感卫星系统(简称齐鲁卫星)、高精度低轨卫星导航系统两大空天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形成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基础平台,围绕全产业链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创新实践,培育产业集群。产研院已投资孵化空天信息产业高科技企业10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0亿元,2021年实现营收总额超过1亿元,在国内形成空天信息商业化竞争综合比较优势。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已落地济南起步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成立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由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单位共同组建。中心还将建设泰山机器人实验室,组建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集聚全球优质科创资源,聚焦特种作业环境替代人、智能化医疗、空天智能装备、微纳机器人等重点方向,构建全链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

  山东产研院面向生物制造与生命健康,聚焦生物工程、医学工程两大产业技术领域,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转化研究。与济宁邹城合作共建合成生物聚合平台,开展工程化技术系统集成验证,支撑产业化;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研究所、德国生命医学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医学工程研究所,建设CDMO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转化与系统集成验证研究与开发,目前一大批项目正在推进转化。

  洞察山东产业需求

  坚持问题导向、洞察山东产业需求是山东产研院产业布局的核心。山东制造业有优势,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需要突破,战略产业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面对我国集成电路制造缺少核心知识产权与关键制程工艺的紧迫需求,山东产研院微电子所致力于提供一站式芯片设计制造IP与制程工艺解决方案,提升集成电路制造的自主能力。技术团队已完成0.18微米至28纳米工艺流程优化实施方案,完成133项工艺模组核心技术整理,与3家代工厂开展工艺开发。

  微纳系统技术与工程实验室(MEMS 平台)是山东产研院布局MEMS产业,面向传感器研究和设计开发机构建设的微纳制造工程实验室。总投资2亿元,设计年产1万片晶圆,主要解决传感器设计到量产之间的关键工艺问题,能为山东传感器和微纳制造领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省内微纳制造生态。

  面向关键材料,依托山东在化工、玻璃和金属原材料基础优势,建设电子信息材料研究所,与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合作,重点发展芯片封装、OLED面板、高频电路板等“卡脖子”材料。

  绿色技术、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山东产研院正在实施的360多个创新项目,涉及各行各业,新的项目也在每天涌现。(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王颖军)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