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3日讯(记者王端鹏)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相关情况。
集装箱货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码头装卸集装箱。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介绍说,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9万亿元,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新冠肺炎疫情等带来的多重考验,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海洋经济作为发展“十强产业”、推动“十大创新”、落实“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来抓,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全省海洋经济延续平稳向好态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持续增强。上半年,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分别为153.7、151.9和862.4万载重吨,骨干海工装备企业在手订单超500亿元。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同比增长5.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21万标箱,同比增长8.0%,增速分别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4和5个百分点。全省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家(RCEP)、“一带一路”市场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2.9%、35.7%。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将牢牢把握“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紧紧扭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
力争到2025年——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勘探开采、海上风电等产业塑成优势。
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水平推进港口一体化,建成世界先进的现代化港口群,全省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8%、25%以上,绿色能源使用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港口枢纽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过91.6%,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建成5个以上国家级“美丽海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