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统筹事业编制1万名、16市统筹8000名,支持满编超编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各级向中小学调剂增加事业编制5.7万余名;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增加事业编制2800余名;累计为镇街增加行政编制2800余名、事业编制3万余名……9月7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直部门系列首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统筹机构编制资源 服务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有关情况。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高尚山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落实“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做到“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着力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省市县三级收回行政编制8400余名,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有效盘活机构编制资源。统筹机构设置,整体重塑各级机构职能体系。按照党中央部署,先后顺利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镇街体制改革。
统筹编制资源,大力优化布局结构。通过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压减机构、整合职能,省市县三级收回行政编制8400余名,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完成全省1336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通过整合事业资源,在事业单位间调剂编制2.7万余名。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对职能弱化、编制富余的地区和领域,集中收回部分空余事业编制使用权,省级统筹事业编制4.5万名,明确使用期限,保障急需、周转使用、到期收回。
统筹人员力量,着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统筹使用镇街工作人员,赋予镇街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统筹使用基层执法人员,探索“县属、镇管、镇用”的基层执法模式,全省2万余名县级部门执法人员下沉镇街。统筹使用中小学教师,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统筹使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管理机制,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下沉,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增加事业编制2800余名
精准投放机构编制资源提效能。保重大战略方面,着眼于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明确专门推进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研究组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完善黄三角农高示范区体制机制,省级调剂150名周转编制保障示范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着眼于科技自立自强,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率先出台《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办法》,更好地吸引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保民生事业方面,优先保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各级向中小学调剂增加事业编制5.7万余名,其中省级下达周转编制1.12万名。截至2021年底,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共计81.4万余名,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达到国家基本编制标准。同时,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增加事业编制2800余名,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0.8万余名。
保基层一线方面,推动编制资源向镇街倾斜,累计为镇街增加行政编制2800余名、事业编制3万余名。
保人才引育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省级统筹事业编制1万名、16市统筹8000名,支持满编超编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全省使用周转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2800余名。
将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持续向镇街放权赋能
山东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机构编制统筹使用力度,持续推动资源科学配置、高效配置。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强省建设的主攻方向,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战略部署,优化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能。
聚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协同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推动政府科技职能转变,保障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深化基层治理体制创新,持续向镇街放权赋能。
聚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重大战略实施体制机制,明确黄河口国家公园职能配置、编制配备。优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相关领域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