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十年成绩单”出炉 PM2.5平均浓度改善60.2%、重污染天数降幅达94%

2022-09-30 06:27:5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范俐鑫

责任编辑:卢卫美

  本报9月29日讯 省委宣传部今天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翠荣介绍,这十年,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年,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力度最大的十年,是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卓著成效的十年,是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领域获得感最强的十年。

  这十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164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05项,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广大群众关注和参与环保的热情高涨。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省统计局调查显示,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控制到39微克每立方米、较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启动的2013年改善60.2%,优良天数比例为71.1%、较2013年提升31.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从2013年的60.8天下降至2021年的3.6天,降幅达94%,“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历史性消除了五类及五类以下水体,优良水体比例跃升至77.8%。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洋垃圾”实现“零进口”,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双100%”。

  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突破。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履约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7,累计成交额占全国的58%。“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4%。关停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6.8%。全面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光伏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全国首位。

  生态承载能力有效提升。连续5年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99个重点问题全部整治销号,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107个违法违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黄河三角洲年产原油近30万吨的300处油井全部退出。全省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7个、“两山”基地7个,命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6个、“两山”基地21个。保护修复力度的不断加大,促进了生态环境持续扩容,大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像黄河口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鸟类群集,近海海域大叶藻、斑海豹等濒危生物明显增多,久违的江豚也再现身影。

  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省市县全部成立生态环境委员会,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等落地见效。系统制修订生态环境领域法规政策标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我省还综合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率先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补偿机制,2013年以来,省级财政投入57亿元资金,支持全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和空气质量补偿。13个城市纳入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奖补范围,2300余个重点项目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今年获得的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总量居全国第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吸引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在山东“落户安家”、繁衍生息。今年3月,小清河济南段还发现了大量中华鳑鲏种群,这是有历史统计数据以来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中华鳑鲏这一种群。我省下一步将在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发布全省及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网络,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元化合作等。

  为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我省自去年启动了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截至去年底,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4.5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6.7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52.8%。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关停淘汰低效煤电机组199台、352.45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6579.8万千瓦,同比增长27.7%。运输结构调整方面,今年1-6月,全省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完成334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5.4%。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方面,化肥使用量达371万吨,同比下降2.6%;农药使用量达10.8万吨,同比下降5.51%;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442万吨,同比增加6万吨。

作者:范俐鑫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