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1029个孩子,时间不是冰冷的数字,它忠实地记录了杨守伟养育的孩子数量,这些虽然特殊却依然蓬勃生长的生命。
孤弃儿童的护理并不简单,督促杨守伟不断前行的,是孩子们一声声的“妈妈”,她要做的,是把命运亏欠孩子的,尽力做补偿。
“能被孩子需要,我觉得很幸福。”回顾这些年的点滴,党的二十大代表杨守伟坦然地说:“我其实是沾了孩子的光,我只因为是他们的‘妈妈’,才有这样的荣誉。”
至爱无声:为了一声声“妈妈”的呼唤
杨守伟29岁进入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工作,在这之前,她从未想过会有接下来的这段人生经历。2000年3月,杨守伟第一天来到福利院报到,“就是看孩子,能难到哪里去呢?”那时她已经当了妈妈,“兴许那些孩子跟我女儿一样可爱。”
但双眼迅速捕捉到的画面,让她不由得退后几步,这种震撼与压抑,让她一下子没回过神——孩子们重残率超过90%,唇腭裂、脑瘫、脑积水、肛门闭锁、先天性心脏病、手足畸形等,甚至还有梅毒、甲肝、乙肝等传染病。
不等杨守伟缓过神来,她双手便接过同事递过来的孩子,抱在怀里。渐渐地,她了解了孩子们背后的故事,“毕竟是天真的小生命,我觉得他们很可爱。”
杨守伟解释,她不是出于悲悯之心。接过孩子后她甚至没工夫打退堂鼓,“给他们喂饭喂奶、换尿布、洗澡、打扫卫生,一直是在忙。”
一忙,就是22年。
“能被他们需要,我觉得很幸福。”杨守伟说,孩子们每天都会对你笑,他们特别渴求别人的爱。她能继续干下去,看护好他们,觉得是责任。
爱是相互的,一方发出,另一方也能接收到。在福利院,杨守伟只要出现在孩子们身边,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拥上前叫“妈妈”,直到每个小手都能攥住杨守伟的一根手指,脸上才露出满意的表情。
求索无涯:成长为护理“全能战士”
“工作当中特殊的孩子比较多,每一个孩子的病情都不相同,需要特定的护理方法。”杨守伟说。她不仅这样自我要求,还以身作则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让孩子们活得更舒服一些。”在杨守伟的感染下,福利院的其他“妈妈”们也很快进入了状态。跪着给孩子抹药,蹲下来为孩子拍照,喂饭要和孩子有眼神交流,每天和每个孩子至少拥抱7次……不仅如此,杨守伟还提出“脱离床铺”理念,把这些不会走、不会坐甚至不会翻身的孩子抱下床,接触地垫,带他们到室外感受暖阳。
在杨守伟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相对于承认孩子们的“缺陷”,她更乐于为孩子们做出改变。比如说,她和同事们一起设计了洗澡车,方便脑瘫孩子洗澡;给唇腭裂的孩子设计了吸管式的奶瓶;给脚部术后的孩子缝制合适的鞋袜……
“我们比较注重孩子们的心理情况,他们都很活泼。”杨守伟说,这里孩子们穿的衣服,没有重复的,“我不想让他们看上去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希望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在活动室,一名正在做手工的孩子看到记者在走廊上拍照,跑过来拉开窗户向大家招手。正如杨守伟所期盼的,孩子们都是开朗爱笑的。
从专业护理基础知识一片空白,到如今取得孤弃儿童护理员、高级育婴师、康复保健师等多项资格证,杨守伟的学习能力为年轻的护理员妈妈们树起了标杆,杨守伟始终坚信,只要有创新,孩子们就会受益。
奉献无悔:履行职责尽显使命担当
22年时间里,更多的“杨守伟”在福利院成长起来。一支由34名护理员妈妈组成的年轻团队苦练技能,她们是一个个“杨守伟”,把对孤弃儿童的关爱,点滴传递下去。
为了让每一位护理员对孩子的爱更有重量,杨守伟经常分享自己的护理、康复、教育等工作经验,在她的带动下,护理员妈妈们每天抽出时间自发学习、讨论、书写儿童成长日记,她用实际行动带动了护理员妈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她们所在的养护科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工人先锋号”,2014年被评为潍坊市“巾帼文明示范岗”。作为党代表,她深知肩上的责任。2018年,她牵头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党代表工作室,创新开展“党代表·话初心”“爱心公益行”等特色活动,积极融入基层治理,用实际行动传播党和政府声音,解决群众困难。
“在福利院,我每天都被幸福包围着。”杨守伟说,自己的信仰就是当好这些孩子的“妈妈”,“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什么时候,能定义我的,永远只有‘妈妈’两个字。”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薛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