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先进制造业强省“路线图” 将加快济南“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

2022-11-12 07:15:3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力争到2025年,在全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左右,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200个左右……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快发展新动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力争到2025年,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50家左右

  根据该行动计划,山东将坚持“破三难、优四产、促五化”的“345”推进思路,加快破解创新能力偏弱、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要素偏紧难题,以更大力度转调优化低效产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生态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较2020年降低17%左右,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

  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方面,山东将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塑强产业人才队伍。其中,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集中突破一批重要基础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到2025年,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50家左右、“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00家左右。

  聚焦纺织服装、食品、造纸、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滚动实施更高层次的“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支持创建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打造新技术应用场景,构建新产业发展生态。积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坚持瞄准前沿、重点突破,聚焦生命科学、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领域,加快推动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

  深入实施泰山人才工程,加快培育集聚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加速推动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发挥济青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集聚辐射效应

  山东将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强新型基础设施,深化数字赋能增效,优化提升数字产业。其中,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规模化部署应用,完善确定性网络建设布局。打造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山东工业云体系,加快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济南“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积极发挥济南、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集聚辐射效应。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力争3年内转型改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万家以上。以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为引领,持续实施“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加快智能制造提质升级,每年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开展数字经济“百城牵手万项”活动,推动实施数字经济项目1万个以上。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比例达到45%左右,全省两化融合指数排名保持全国前三。

  增强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扩容提质高端软件产业,培育100家以上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打造100个以上鲁版软件名品,支持济南、青岛软件名城建设。

  支持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山东将高质量建设绿色工厂,推动企业加快低效设备淘汰与高效设备替代,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建成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500种以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分步骤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扩大制造业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鼓励制造业服务化延伸,面向铸造、印染、模具等关键环节,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共享制造平台,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建设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的共享工厂。

  培育200家左右产业生态主导型

  在促进制造业生态化集聚方面,山东将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全力做强产业链条,积极培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产业园区,畅通产业经济循环。

  其中,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形成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的培育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要素、共享产能资源。力争到2025年,在全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

  扎实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打造一批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机构,加快做强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培育200家左右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打造11条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

  深入开展雁阵形产业集群集中突破行动,持续培育主业突出、优势明显、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力争到2025年,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200个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50个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20个左右、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0个左右。支持各类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搭建“买全球、卖全球”信息平台,强化资源、技术、产品、服务多元化供应和国际产能合作。

  (本报记者林江丽 见习记者申艺)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