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李先生从临沂老家赶到济南复查。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苏珊 摄
2022年1月15日,一颗人工心脏被移植进当时身患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李先生体内,人工心脏在他体内顺利工作,让他得以延长寿命。他也成为我省首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如今一年过去了,李先生与人工心脏相处如何?他恢复得怎样?
2023年2月8日,李先生从临沂老家赶到济南复查,恢复良好!人工心脏在体内仍然铿锵有力。“活着真好!”这是这一年来,李先生最大的感受。
1年前卧床不起人工心脏移植延续生命
一年过去了,记者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再见到李先生时,他与1年前出院时外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当时的清瘦、虚弱不同,李先生面庞圆润了很多,面色红润,中气十足,整个人胖了也强壮了不少。出院时,他的体重在140斤,如今已达到170多斤。但没有变的是,他背上还是背着那个黑色的小挎包,小挎包里放着两块电池和控制器,一根电线连接着他体内的人工心脏。“整天背着这个挎包,一开始还觉得有点沉,但现在已没感觉了,不背还觉得缺点啥。”李先生说。
与术前的判若两人得益于去年1月15日他接受的那场手术。2018年底,李先生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此后病情反反复复,后来急转直下。疾病导致他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终日卧床不起,生活质量很差。最要命的是,这样的心脏功能随时会有猝死的可能。为延长寿命,经多方打听,李先生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寻求医治。
入院时,他的心脏体积已比正常人大一倍多,心脏射血量只有正常人的五分之一,心脏已完全“没劲”了。为挽救患者生命,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医院慎重决定为其植入左心室辅助系统,也就是俗称的“人工心脏”。2022年1月15日,手术实施并取得成功。术后1个多月后,李先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回家。
这一年,李先生过得咋样?“这一年,我感觉挺好,无论休息还是干活,都不会憋喘,整个人轻松多了。”李先生的感觉在检查结果上得到了印证。通过检查,他的功率、氧脉、心脏摄血和摄氧量都已达到同年龄段正常人群水平,也就是说他的心功能和正常人一样,他已完全回到一个正常的生活当中。另外,从“人工心脏”机器采集的功能数据值来看,机器运行一年时间,运转得非常好。
术后生活改变不大最大的不同是身上的小背包
病情逐渐好转,日子也慢慢走上正轨。在没生病前,他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当过代课老师,做过粮食生意,还开过村里最大的饭店,承包了附近十里八乡的宴席。但连轴转的忙碌过早消耗了他的身体,40多岁的年纪就患上了心脏病,从2018年到2021年间,他主要在医院里度过。
人工心脏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又重新立了起来。“我这人就闲不住,而且上有老下有小也容不得我歇息。”出院回家后没多久,李先生就开始盘算以后的生计。他不能再像原来一样颠勺做饭了,于是他停止了原本的饭店生意,改为经营澡堂。家里还养了三四十头猪,他要给猪喂料、打扫猪圈,同时兼顾着澡堂生意,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烧火。在他看来,他已经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
与此前的生活最大的不同之处,李先生觉得还是背上的小背包。“我心态挺好,背上背个背包出去,别人问我是啥,我还挺骄傲,从来不会觉得自卑。”他说,生活几乎不太受影响,但他不能泡澡,“家里开的澡堂子是肯定用不上了”,但可以淋浴,医院给他配有防水包,洗澡时可以把电池装在防水包里。比较麻烦的是,妻子每天都要帮他给线缆穿出的伤口做一次清洁。一开始妻子总是小心翼翼地,怕碰到伤口或扯到线,现在已经很熟练了。有时妻子不在家,他自己也可以熟练操作。
新一代人工心脏体积更小能减轻患者负担
李先生说,目前除了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他还需要每天吃药以抗凝、抗心衰、控制血脂,一年下来药费约在2000元左右。在李先生出院后,医生也在随时监控着他的身体,他需要每天在与医生的微信群里发自己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医生根据这些指标来为他调整用药,并制定了复查方案。
在出院后1个多月,李先生的体重就迅速上涨了20多斤,半年复查没降下来,一年复查仍保持着高体重,这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心功能恢复。“他心衰改善之后,消化系统功能恢复得非常好,所以吃的东西特别多。因此,下一步减重尤为重要,控制在140斤是最好的。”医生还发现李先生的右心室有所扩大,这可能与他“拼命三郎”的劳动状态有关。
对此,医生表示,在人工心脏的帮助下,李先生自身心脏得以休息,有重新恢复工作、最终摘除人工心脏的可能。李先生最终能否摘除人工心脏,还要根据指标进一步随访观察,但因为他的主动脉瓣是开放的,左心室功能还有,目前还不具备摘除条件。
李先生此行还获知了一个好消息:随着人工心脏设备和电池技术的进步,新一代人工心脏体积会更小,背包也会更小,电量维持时间更长,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更低。不久的将来,他的生活也许会变得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