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讯 制造业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今天,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权威解读近日印发实施的《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谋划提出6方面22项重点任务,作为实施“2023突破提升年”的主要抓手。其中包括,争取年内攻克10项左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实施100项左右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全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0家左右。
谋划提出22项重点任务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海波介绍,《工作方案》提出要“把做强做优做大先进制造业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立足国家所需、发挥山东所能,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以新型工业化新成效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聚焦“强创新、强产业、强企业、强平台、强融合、强投资”6个方面,我省谋划提出22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强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持续做强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两大载体,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争取年内攻克10项左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实施100项左右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强产业是核心领域,统筹抓好6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6大未来产业前瞻谋划,持续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企业是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大企业主力军和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互促共生,激发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全年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0家左右。
强平台是重要载体,突出开发区制造业主体地位,确保工业类开发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5个百分点。大力培育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高能级平台。
强融合是发展方向,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年内新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左右,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左右,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左右。
强投资是关键支撑,积极扩大和优化制造业有效投资,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精准引导项目储备,每季度梳理200项左右制造业重点项目谋划清单;完善先进制造业招商图谱,靶向对接促进项目招引,有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
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
《工作方案》提到,山东要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聚焦六大优势产业,启动技改升级行动。对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焉杰介绍,近期,围绕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我省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路径、保障措施,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左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工作方案》提出,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50家左右,为产业改造升级提供强力技术支撑。聚焦“三品”战略,每年遴选、推介10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制造”品牌。深化数字赋能增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超过7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实施以先进生产线为主的迭代改造,建设智能工厂1000家左右。到2025年,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700家左右,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达到400家左右。
力争今年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40万辆
投资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支撑。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龙钢介绍,下一步将全力挖掘拓展投资空间。其中,将突出增量拉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7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在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拿出100平方公里“净地”,聚焦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支撑性强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同时,突出方向引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谋划建设一批大型炼化和先进钢铁项目,打造世界级钢铁制造基地和高端石化产业集群。按照区域集聚、沿链聚合的思路,一体化推进新能源整车、芯片、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打造具备世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完整链条,力争今年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40万辆。加快培育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产业布局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力争新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左右。
据介绍,今年1-5月份,全省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6.1%、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化学、电子设备、医药等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6.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1.3个百分点,展现了强劲势头。总体上看,全省制造业投资形势稳健、趋势向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