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宏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开发基地)细纱车间
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2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将实施创新引领工程、产业链提升工程、“三品”升级工程和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培育30家左右百亿规模知名品牌企业、20个左右省级数字“三品”示范县(市、区)和100个左右数字“三品”示范企业,培育4个世界知名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世界级现代轻工纺织基地。
创新引领工程:载体、人才、技术等“一个不能少”
一是培优建强创新载体。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各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推进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以及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策源地。二是厚植产业创新力量。支持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高水平学科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依托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人才平台载体,引育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人才。发挥“揭榜挂帅”机制作用,向全球发布一批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关键技术难题,精准招引紧缺型人才,带动实施高水平创新项目。三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编制纺织、食品、家用电器等领域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精准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基础产业技术等“六基”短板。聚焦现代食品、智能家电、造纸、纺织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重大创新需求,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到2025年,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0项以上。
此外,将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鼓励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联合体和产业创新研究院等新型融合创新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联结,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步伐。
产业链提升工程:开展“融链固链”行动
实施食品综合精深加工行动,明确技术工艺及装备提升重点方向,提高原料梯次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鼓励林浆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废纸回收利用水平和集约化加工能力。规划建设智能家电配套产业园,招引高端压缩机、高性能电机等核心配套,以及高端精密金属外观件等关键配套,打造包含芯片、器件、软件、整机、系统在内的智能家电产业链,提升本地配套率。强化纺织服装产业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打造包含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
着力锻长板补短板。落实传统产业技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运用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改造现代轻工纺织重点行业,巩固提升综合竞争力。聚焦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实际需求,精准招引和策划推动实施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鼓励纺织服装、家具等行业开展相关原创设计赛事活动,补齐创意设计短板。推动振兴鲁锦产业,壮大汉服产业,开辟中华传统服饰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推动上下游融通合作。深入开展轻工、纺织服装产业链“融链固链”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交流活动,打造“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平台。
“三品”升级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一是增加升级创新产品。积极发展智能仿生、抗菌除螨、红外理疗、吸湿快干、阻燃隔热、凉感暖感、防霉防污等新型纺织服装制品。编制发布全省特色优质食品目录,加快发展预制菜、特膳食品、老年食品、营养健康食品、传统特色食品等细分领域。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型、网络智能型、舒适健康型家电产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家电产品智能控制、互联互通。推动新中式家具、软体家具、高端定制、功能化家具等创新发展。二是提高产品质量品质。支持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修订,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选树一批质量标杆企业,示范带动一批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突破提升。
再就是强化品牌培育服务。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现代轻工纺织领域培育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和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每年遴选推广一批“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助力企业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开展“山东制造·品牌故事”展播、“山东制造·品牌交流”活动,打造“山东新轻纺”公共品牌,提升“齐鲁美酒”等品牌影响力。
同时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企业加快发展协同制造、共享制造、服务制造、众包众创等新模式,推动服装、家具等行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鼓励企业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搭建预制菜产业创新智库和平台,加快地方特色食品预制化、工业化发展,放大预制菜产业集聚效应。内外联动开拓市场方面,支持企业参加国内知名展会展洽活动,巩固扩大市场份额。指导各市聚焦重点出口企业和市场,“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一国一策”制定市场开拓计划,助力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培育行动,利用跨境电商等新载体拓展国际市场。
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加快数字赋能转型升级
在梯次培育优质企业方面,将支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每年打造3家左右主业突出、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领航企业。每年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50家、10家左右。
在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方面,大力培育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青岛为主体,济南、烟台等市为支撑的全省智能家电制造基地。加快打造研发创意及品牌运营、新型纤维材料、高端研发制造、智能绿色印染、时尚家纺服装、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加快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新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加快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到2025年,轻工纺织产业领域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5家以上,较2022年底增加10家左右,带动更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
同时构建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加大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企业家、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五支队伍”建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建设人才引领型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特色学院,推广现场工程师等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齐鲁首席技师和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供给。每年聚焦20个工种左右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培育40名左右“山东轻纺工匠”,带动更多职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