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数字文化”展区观看裸眼3D“济南趵突泉和泉城风光”。(本报记者崔健摄)
跳出传统思维与重复开发,以全新的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古老的非遗技艺与文化创意相碰撞,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山东手造”展区,让我们来看一下传统的“山东手造”在新时代有了哪些新花样。
草编兔子:畅销国内外
毛茸茸的身体,两只大耳朵高高竖起,手里或挎着篮子、或抱着胡萝卜,在淄博展区,“80后”草编传承人田孝宾的创意草编兔子让人眼前一亮。田孝宾介绍,这款兔子的原材料是蒲草,制作过程是将蒲草用缝纫机缝在一起,然后用钢刷把它打成毛茸茸的样子,再修剪成兔子的形状。
“除了传统的提篮、筐子、箱子等草编日用品外,近些年我们还开发了草编小动物这种装饰性产品。今年淄博烧烤爆红,我们这款草编兔子也迅速走红,受到大家的喜爱。”田孝宾介绍,这种草编小动物不光是国内走红,还出口到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各国。
2005年,刚毕业的田孝宾回到了家乡,成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因为父母都精通草编手艺,在他们的影响下,田孝宾对这门传统技艺也很感兴趣。计算机专业的他一边学习草编,一边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把草编产品放到各大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现在我们还在淄博的八大局、海岱楼等,以及北京、扬州、重庆等地的十几个景点设立了代理商,销售我们的草编产品。”
“年轻人从事非遗这一行业,总得有年轻人的样子。”田孝宾表示,下一步,他计划开发更多精美有艺术性的草编产品,把这门非遗手艺发扬光大。
榫卯积木:中式益智玩具
提起榫卯结构,很多人并不陌生,这是中国古建筑、家具等特有的一种结构方式。在巧林榫卯积木的展位上,以榫卯结构为理念设计的积木引来很多参观者现场体验。
工作人员介绍,两个木制构件通过凹凸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便是榫卯结构。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巧林榫卯积木的产品是从两个榫到七个榫共六根木条,却能千变万化,拼出不同的物体。文旅博览会现场有搭建好的“东方冠”“斗拱”等中国建筑,还能搭建靠背椅、宫灯等家具,手枪、宝剑等玩具,以及羊驼、鳄鱼等动物。
文旅博览会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座两米多高、七层的龙泉塔模型,全部是用榫卯积木搭建而成的,没有用任何钉子和胶水。
据了解,巧林榫卯积木的发明者郝立岩从10多年前开始研制这个产品,一直到2019年才有了比较成熟的产品。“最近这3年我们一直在打磨产品。”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产品看似简单,只是一块木头开几个孔,但其实不然。“因为首先要做到稳定性,防水、防潮、防变形。其次还有产品的精密度,一般的木工设备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用的设备都是自主研发。”
瓷叫虎:童年记忆的升级版
泥叫虎是很多山东小朋友的童年记忆,威武的造型、鲜艳的色彩,让人爱不释手。在文旅博览会潍坊展区,记者看到了泥叫虎的“2.0版本”——瓷叫虎。
潍坊高密的泥叫虎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是富有山东特色的一种非遗产品。而瓷叫虎在高密泥叫虎的基础上,对材质、花色和工艺进行了提升。工作人员介绍,在材质上,用高白泥取代了原本的“红岗子土”,使其外表更加光滑精致,不易变形。在颜色上,改进了色彩搭配,并用高温釉下彩创新配方进行上色,在经过1230多摄氏度的高温烧制后,不仅着色顺滑细腻,而且能够防止瓷叫虎在烧制时缩釉。在造型上,继承泥塑特点,创新设计了十二生肖等新品种。在功能上,增加了夜灯、音箱、香薰等实用功能,从摆件到家居产品,创新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让瓷叫虎成为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于一身的非遗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