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首批成果共170册亮相尼山讲堂 《齐鲁文库》完成后规模将超《四库全书》

2023-09-28 09:38:16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首批成果共170册亮相尼山讲堂 《齐鲁文库》完成后规模将超《四库全书》

  9月26日,伴随着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举办,“天涯若比邻”大型主题光影秀在曲阜尼山圣境上演。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锋 摄

  9月27日上午,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圣境尼山讲堂开幕。160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孔子故里,共话文明交融互鉴,共谋应对全球挑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尼山声音”、贡献智慧力量。

  当天,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首批成果震撼亮相尼山讲堂和合堂。首批成果由《齐鲁文库·典籍编》第一辑100册、《齐鲁文库·红色文献编》第一辑50册、《齐鲁文库·史志编》第一辑20册三部分组成,总共170册,成果斐然。

  当天下午,新黄河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齐鲁文库·典籍编》主编杜泽逊先生。他表示,按照规划,《齐鲁文库》整体工作将在10年内完成,“其中的《典籍编》第一辑就已出版100册收入264种经典古籍,再加上其他各编,全部完成后的《齐鲁文库》,规模将超过《四库全书》”。

  山东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地”

  记者:杜先生您好,首先想问问您《齐鲁文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杜泽逊:我们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全世界大概少有这么巨大的文化宝库,它的整理工作是我们继承弘扬的一个基础。《齐鲁文库》收的正是山东的文化成果,而山东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地”。“高地”表现在哪里?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是孔孟传承下来的,尤其是孔子,我们传承的核心是儒家的经典。《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等经典,绝大部分都是由孔子和孔子的后学创作、注释和传承的,所以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几乎都是齐鲁文化。

  至于诸子百家也有一半以上出于山东,诸子百家的著述,如《墨子》《管子》《晏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都是齐鲁文献。所以山东在先秦时期,在我们国家的一个文化灿烂的时期,扮演着主流角色。

  整理全国的文化遗产,各省都有大的作为。我们自然就分担了《齐鲁文库》。《齐鲁文库》在各省文化当中的特殊性,也是比较突出的,因为齐鲁文化是一个文化高地。《齐鲁文库》需要依赖不同的专家队伍来分工合作,比如说艺术方面就要找艺术家,考古方面就要请考古学家,红色文献就要请红色文化方面的专家,我分担的是《典籍编》,《典籍编》收的就是传统的古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我们收的是山东人写的书以及虽是外省人但写的内容是山东的书,这两部分构成了我们《典籍编》的主要内容。

  这些书的数量非常大。从我的老师这一代就开始调查研究山东文献,编山东文献书目,到我这一代,我们的团队依然在不间断地调查、研究。现在省里作出重大决定,启动山东文脉工程,编印《齐鲁文库》,《齐鲁文库》的《典籍编》就分配给了我来主编,我们这个团队长期积累的成果就派上了用场。

  我们要继承、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前提是先接触传统文化的遗产,理解了它的好,看懂看明白之后,才能够传承,才能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所以我们做这个工作是一个起步的工作。当然也不能说等都整理完了再转换,而是边整理、边发布、边宣传、边消化、边转化,所以“两创”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但是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往前迈。

  不想把任何的错误传递给读者

  记者:《典籍编》第一辑就出了100册,从整体而言,进度如何?整体规模会有多大?

  杜泽逊:《齐鲁文库》的《典籍编》的进展是比较快的,第一批出了100册,装潢也非常精美,影印的清晰度也非常高。我们在整理过程中也是反反复复地去审稿,不想把任何的错误传递给读者,所以整理的过程劳动量非常大,也碰到了不少困难。我们也请教了这方面的专家,尽可能地给出一个特别满意的结果,如今第一批成果和读者见面,我们还是非常高兴的。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根据省里的规划是10年出完。现在《典籍编》第一辑出了100册,我想十年应该能够有10辑,也就是1000册。第一辑是二百几十种书,那么10辑下来就是两千几百种。这只是《典籍编》,《齐鲁文库》还有其他各编,如果都编起来的话,规模会超过《四库全书》。

  记者:超过《四库全书》是一个什么概念?

  杜泽逊:《四库全书》收了3400多部书,我们山东文献经过历年调查,可能有上万种书。为了做到“应收尽收”,我们会从国内外广泛地进行调研,把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学等收藏的书找出来,逐步鉴定、整理,然后再影印出来,这个工作非常复杂,所以得分批来做,我们现在做的是《齐鲁文库·典籍编》的第一辑,第一辑现在是二百多种书,这一辑有些大部头的书,将来如果大部头的书没那么多的话,每一辑可能会收三四百种,实际下来就可能有三四千种。而这只是《齐鲁文库》的《典籍编》,我们还有《档案编》《红色文献编》《家谱编》以及《艺术编》《考古文物编》等,所以我认为《齐鲁文库》完成之后,是肯定得超过《四库全书》了,说不定翻番也有可能。

  《聊斋志异》等珍贵版本背后的故事

  记者:有没有对普通读者来说关注度比较高的书?

  杜泽逊:我觉得《齐鲁文库·典籍编》是收了一些不很常见、关注度比较高的版本,这里头还有一部是《聊斋志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传钞本多种。邹宗良先生精研蒲学,说《聊斋志异》主要有初稿本系统、定稿本系统,传世钞本多出于初稿本,山东博物馆藏乾隆年间钞本是唯一出于蒲松龄晚年定本的钞本,所以比较“原始”、宝贵,但反而流传得比较少。所以山东博物馆这一部是唯一一个来自定本的钞本,这一部书是很重要的,我们这次就把它重新扫描,仔仔细细地审过,印出来了。

  再比如,在清道光前后,山东的金石学在全国是排在首位的,其中最重要的金石学家是陈介祺。这一次,我们就影印了6种陈介祺的手稿。这些手稿来自国家图书馆,以前没有影印过。而且这些手稿原本放在一起,我们仔细分辨,搞清了这一手稿到底是几部书,最后我们发现有6种,分别是陈介祺考释自藏及山东金石名家诸城刘喜海、诸城李璋煜、日照许瀚、利津李佐贤收藏金石文字的稿本等。这一手稿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它对于研究我国金石学是太有用了。

  所以《齐鲁文库·典籍编》,是山东的,也是全国的。当然里面还有一些不很出名的人物的著作,这些著作其实更应该抢救,它们本来是有见解、有水平、有思想的,但是由于一般人看不到,就不太“显要”,这次我们把它们印出来,就会有更多人了解它们的价值,并且把这种价值揭示出来。(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钱欢青)

  扫码了解更多尼山论坛精彩看点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