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眼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下,激涌着怎样的山东发展动能?

2023-10-09 06:16:4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林江丽

责任编辑:刘克

趵眼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下,激涌着怎样的山东发展动能?

  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9月20日,《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10月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规划》进行全方位权威解读。

  这部重磅《规划》是全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编制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可谓影响深远。

  根据《规划》,以“山清水秀、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安全永续的美丽国土”为发展愿景,山东将构建“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趵眼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下,激涌着怎样的山东发展动能?

  完善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核心功能;打造以济青烟为引领,济青产业发展带、沿海产业发展带为支撑的“三核两带”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布局;发挥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作用,引领沿黄城市交流合作……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下,激荡着怎样的山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构建“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总体格局

  在国务院关于《规划》的批复中,对山东有着这样的定位——山东省是促进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南北借力、东西逢源”,正处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的山东发展优势明显、势态稳健、后劲充沛。

趵眼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下,激涌着怎样的山东发展动能?

  正是着眼山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东北亚的地缘优势,对标对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对山东的定位和要求,《规划》中明确提出我省战略定位为“面向东北亚、‘一带一路’的双向开放新高地,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岱青海蓝、魅力宜居的齐鲁美丽家园”。

  根据《规划》,到2035年,山东将建成“山清水秀、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安全永续的美丽国土”,并建立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11项指标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

  《规划》以“三区三线”为基础,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和海洋等功能空间布局,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农业空间方面,重点建设莱州湾、威海、日照海域三大海洋渔业集中发展区,保护鲁北、鲁西北、鲁西南、汶泗、湖东、沂沭、鲁东南、胶莱、淄潍九大农田集中区,打造“三区九田”农业空间布局。

  生态空间方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一体化治理,筑牢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生态屏障,保育沿黄、沿海、沿大运河生态带,构建“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

  城镇空间方面,围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完善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载体功能,持续优化城镇体系和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布局,提升城镇空间品质和用地效率,形成“一群双核”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具有“多规合一”、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体现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数、线、图”一致的五大特点。

  其中,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交通、能源、水利等3000余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通过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统筹安排重大平台、重点项目的空间布局,加强对重大战略和优势地区的空间保障和引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各级生活圈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更加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

  划定“三区三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划定“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趵眼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下,激涌着怎样的山东发展动能?

  作为全国“三区三线”划定5个试点省份之一,山东划定耕地保有量9491.1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412.2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06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超过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

  《规划》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洪涝风险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各类空间发展底线。注重存量空间盘活利用,合理布局增量空间,以资源和空间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同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耕地应保尽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将全省98.72%的现状耕地纳入耕地保有量,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到市、县,并上图入库。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下一步,山东将按照国家部署,逐级签订责任书,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敏感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南四湖、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进行整体保护。下一步,山东将充分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监测,加强动态监管。

  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中,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框定总量,限定容量,引导城镇建设活动向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防止城镇无序蔓延。新增空间重点向国家级和省级新区、各类开发区倾斜,为重大战略平台、重点建设项目预留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用途管制方式,尽快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城镇开发边界外,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用途管制方式,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对暂不进行开发建设或不具备编制条件的村庄,在乡镇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要求,确保乡村地区规划管控全覆盖。

  加强区域开放协调联动,完善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核心功能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性举措。

趵眼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之下,激涌着怎样的山东发展动能?

  《规划》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导向,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各项战略举措协同发力,确保重大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区域开放协调联动。坚持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全面对接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推动黄河流域融合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合作,强化省内重点地区协同协作和邻界地区管控引导,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落实“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完善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核心功能,加强省会、胶东、鲁南地区协调发展,构建功能互补、高效协作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强沿黄地区协同协作。加强沿黄重要湿地、河口、湖泊、森林等生态空间共保共育,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和建设,打造济南-德州-聊城、滨州-淄博-东营黄河风貌带,共建沿黄生态廊道。加强黄河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协力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发挥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作用,引领沿黄城市交流合作。

  优化主体功能分区,以县(市、区)为单元确定3类主体功能区。其中,农产品主产区5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17个,城市化地区67个。城市化地区主要位于济南、青岛都市圈的核心区域,设区市市辖区,以及胶济、京沪等重要交通廊道,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到2035年,形成2个特大城市,14个大城市以及22个中等城市、56个小城市组成的城镇体系。打造以济南、青岛、烟台为引领,济青产业发展带、沿海产业发展带为支撑的“三核两带”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布局。

  无论是巍巍泰山、滔滔黄河,还是蜿蜒海岸、黄金沙滩;无论是淳朴厚重的儒家文化,还是水乳交融的红色文化;无论是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还是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山东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有着独有的特色。在《规划》里,山东高度重视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强调景观风貌格局整体保护和特色塑造,形成集中展示海岱风情、齐鲁风韵、时代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空间。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山东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规划》中也明确,山东将立足海洋开发保护现状,构建“一带、两湾、三海域、五岛群”的全省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协同推动世界级沿海港口群建设。

  目前,除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外,全省16市和78县(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进入报批程序,各地也启动了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山东建立覆盖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效支撑城乡建设与更新、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园区建设、重大民生项目落地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一张蓝图绘到底。

  随着各项规划措施逐步落地,更多美好愿景变成生动场景,生机勃勃的齐鲁大地将呈现出更多美好新图景、发展新机遇、澎湃新动能。

作者:林江丽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