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炼化技术人员车间巡检。
作为抓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重要举措,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实施的《山东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日前印发。该计划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在工业领域持续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服务化跃升,到2025年,我省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传统产业产值规模突破10万亿元。
高端化 促结构升级
高端化跃升方面,将通过攻关重大技术装备,培育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势,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培育建设和改造提升。力争到2025年,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50家左右、“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150家左右。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围绕行业“卡脖子”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
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用好制造业专项贷款、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政策,加快推动典型应用场景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在关键技术装备领域突破一批标志性产品,不断提升高端装备自主供给和保障能力。聚焦“三品”战略,引导企业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加快研发高端、智能、健康新产品,每年遴选、推介10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制造”品牌。力争到2025年,全国质量标杆达到60项左右,全省质量标杆达到400项左右。
智能化 促数实融合
智能化跃升方面,鼓励传统产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拓展传统产业发展新空间。
深入开展“工赋山东”行动,推动传统产业企业上云用云,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门槛,开展全流程服务,构建数字化生态及协作。开展“数字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企业上云标杆”示范工作,打造行业企业示范标杆。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在企业广泛应用和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支撑软件的推广应用。力争到2025年,全省建设智能工厂1000家左右。
另外,支持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比例达到45%左右,开通5G基站25万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达到40个以上,培育省级重点平台300家以上。
绿色化 促节能降碳
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制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企业清单、项目清单、能效清单,明确改造时间、改造措施、改造内容、改造期限和预期目标,推动企业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实施改造。力争到2025年,重点领域工业企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产能比例超过30%。
以新一代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可循环生产工艺装备为重点,引进吸收并开发先进低碳技术,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联合攻关项目。运用先进适用节能降碳技术、工艺和装备,对高耗能通用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实现能源高效低碳化利用。聚焦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进行改造,降低污染排放,全面提高工艺装备、产品技术、环保节能等绿色化发展水平。
推进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高赤泥、粉煤灰、化工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实施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改造,加强高耗水企业节水监督检查,探索建立“近零排放”工业园区。力争到2025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
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大清洁审核力度,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力争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500种;绿色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5%以上。
集群化 促生态融通
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骨干企业联动集群内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式改造,激发推进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力争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左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万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积极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全面化改造,建立上中下游分工合作、互融共生、利益共享的一体化技术改造新模式。力争到2025年,培育200家左右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
聚焦我省传统产业优势,推进深化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强化分类施策、分级管理,推荐发展成效显著、竞争实力强劲的集群创建国家级集群。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集中力量支持做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等3个国家级集群,推动加快向世界级集群提升。力争到2025年,传统产业领域累计创建35个左右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200个左右、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2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0个左右。
提升工业园区能级。引导和鼓励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对企业扩建、迁建入园项目,参照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支持,每个园区打造1-2个主导产业集群。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和集聚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化工园区(含纳入园区管理的化工重点监控点)产值占全行业80%左右,生态工业园区比例达到工业园区的50%以上。
齐鲁宏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开发基地)细纱车间
服务化 促模式创新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产品+服务”“制造+服务”等模式转型。
推进共享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信息化服务机构,打造验证新产品、新技术所需的检验检测平台,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集约创新,加快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和应用,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700家左右。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达到400家左右。
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好省级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撬动和引导作用,重点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数字转型等方面的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引导市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的支持。全面落实国家进口相关设备免征关税等普惠政策,用足用好国家重大技改专项、产业基础再造等各项政策,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范围。完善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建立传统产业重点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白名单”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将优质技术改造项目作为贷款投放的重点领域,简化审批流程、拓宽行业领域、增加授信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