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五个方面发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和评优奖励等首要要求

2024-01-09 07:16:1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林江丽 曹莫

责任编辑:鞠月芹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坚决破除简单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将从五个方面发力,深化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改革。

  ▶健全师德负面清单制度◀

  山东将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健全党政负责同志抓教育工作机制,强化督导评价和考核。将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市、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对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参考。

  在深化学校评价改革中,山东将完善学校评价体系,优化幼儿园评价,规范中小学评价,改进职业学校评价,完善高等学校评价。其中,推行“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创新性指标”评价模式,基础性指标突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和规范办学,发展性指标突出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创新性指标突出改革创新、特色亮点。建立不同学校差异化评价机制和生源关联学校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作为学校改进提升的重要依据。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山东将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突出教书育人实效,完善教师分类评价,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其中,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健全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师德失范行为警示通报,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其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重点评价教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中小学教师评价突出学科育人,把提升课堂思政、教学实施、科学评价等能力作为关键指标。职业院校教师重点评价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双师”素质,将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培训)和服务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指标。普通高校教师突出教学、科研、服务等不同导向的评价,考虑不同类型层次和学科领域,设定差异化评价标准。完善与教师分类相匹配的评聘制度,提升精准度和科学性。

  ▶稳步推进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

  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山东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行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强化评价激励、诊断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差异发展。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多维度、多渠道收集学生表现情况。

  完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统筹考试、作业、监测和日常评价,持续开展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强化结果运用。坚决破除简单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实施中小学学生艺术素养测评,稳步推进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艺术技能测试结果不作为美育评价的主要依据,高校学生修满至少2个公共艺术学分方能毕业。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特殊遴选机制,重点考察学生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探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同批次录取,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

  ▶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

  按照要求,山东将深化用人评价改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落实平等就业要求,坚决克服各类形式的就业歧视。

  山东将强化组织实施,建立落实机制,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纪依法问责追责。支持各市、各级各类学校稳妥开展教育评价实践探索,组织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评价改革项目或试点。统筹各类教育评价活动,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规范和减少进校园活动,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

作者:林江丽 曹莫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