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每一代人儿时的记忆:在过去的年节中,人们常常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年夜饭、写春联、贴年画、放鞭炮、挂灯笼、逛庙会……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联结与家庭观念,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习俗和价值观。如今,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人们依然希望有一个暖心的地方,可以让思绪追根溯源,看见纯粹的年节乡土回忆。2月2日,“沿着运河看年画”展览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年画,在现在的城市里几乎见不到了,但是,在龙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2月2日北方小年,山东博物馆开年新展“沿着运河看年画”举行开幕式活动,正式对公众开放,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运河的必经之处,河运事业的兴盛带动了沿河城镇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每到农历新年前,运输年画的船只就会把喜庆与祝福顺河运送到运河两岸。多样的年画,展现了运河沿岸普通百姓共有的幸福观,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开幕式上,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表示,为营造喜庆的节日气氛,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和美好生活的“烟火气”,山东博物馆特别策划了“沿着运河看年画”展览,展览得到了孔子博物馆、开封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这是馆际交流合作、共同举办展览的又一成功范例,对于盘活馆藏文物资源,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刘延常介绍,山东博物馆馆藏年画近2300件,数量大、精品多、样式丰富,涵盖了清代以来山东省内各主要产地以及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等国内知名产地的年画作品。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智慧、价值和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平安幸福的祈愿和美好生活的期盼。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上大运河航运的兴盛,带动了沿河城镇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年画的兴起、传播与繁荣。
记者了解到,为举办此次展览,山东博物馆经过近3年的筹备,汇聚了江苏、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140余件年画代表作品,再现了运河两岸流动的“生活图景”,从艺术、生活、信仰等方面展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该展览是活化展示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尝试。同时,展览在线路设计上也做了创新:以地理空间为主线,聚焦传承与发展。整个展览活化展示了年画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出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望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