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扎实推进碳排放配额履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关情况。据介绍,碳市场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基础性政策工具,目前已平稳运行了近3年。我省履约企业、履约配额均全国最多,履约任务最重,通过全省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的履约任务。
全省配额盈余企业增加到186家
自2021年7月正式开市,全国碳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2021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履约年,我省所有企业均实现了“应履尽履”。2023年是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履约年,我省履约率为100%;共有225家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交易量7169.08万吨,交易额46.66亿元,参与交易企业数量和交易额均为全国第一。
从第一个履约周期到第二个履约周期,我省推动一批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强度高的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提高了全省煤电行业整体能效水平,碳排放数据质量和履约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因碳资产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碳排放量核算值大、配额缺口多的问题目前基本解决。在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基准值加严、配额收紧的情况下,全省配额盈余企业由第一个周期的146家增加到186家,配额缺口企业由174家减少到128家,全省配额总体盈余,履约形势整体向好。
我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和履约双赢。以某市发电企业为例,现有1台240蒸吨每小时和3台150蒸吨每小时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2台15兆瓦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经企业测算,通过余热利用节能技改和强化碳资产管理,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提高约3%,满负荷运行时每台锅炉全年可减少煤炭消耗约31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920吨,按照当前碳市场80元左右每吨计算,可节省63万余元。
目前,我省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有300余家,企业数量与履约量分别占全国的1/7和1/10,均为全国第一,再加上后续碳市场不断扩围,我省碳排放管理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为此,我省将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方案,重点从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日常监管、宣传引导等方面,着力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全省碳排放数据质量,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运行。同时,加强对履约和市场形势的分析,服务省内重点企业碳资产管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295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交易量1.9亿余吨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首次扩围。据介绍,我省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下开展交易和履约工作,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只纳入了发电行业。我省每年300余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参与碳市场履约,截至2024年3月,共有295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量1.9亿余吨,成交额102.75亿元。
关于碳市场扩围工作,我省正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做好碳市场扩围的准备工作。按要求每年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8个行业7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开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
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对于政府部门、行业以及重点排放单位,都是新生事物。我省将扎实做好碳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为全国碳市场扩围做好准备,积极指导企业加强碳资产管理,不断提升全省碳排放数据质量,推动相关行业和重点排放单位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
围绕“双碳”目标的实现,我省有哪些机制创新和经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碳”工作,坚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在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创新探索,推动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比如,社会减碳方面,加快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将生态损害赔偿和大型活动碳中和等纳入碳普惠体系整体框架中,拓宽碳普惠减排量的消纳渠道。下一步将不断优化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开发碳普惠方法学,扩大覆盖范围和项目类型,逐步形成规则清晰、场景多样、发展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行业控碳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的基础上,实行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区域近零碳方面,目前,正在开展20个县(市、区)、20个园区、30个社区的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到2025年,将建成一批近零碳城市、园区和社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近零碳发展经验。
创新实施“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措施
我省立足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两高”行业企业数量多、碳排量大这一现状,创新实施“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措施,倒逼“两高”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针对部分设区市重大项目碳排放指标不足,以及设区市之间碳排放指标供需不平衡、难匹配的问题,出台《山东省“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管理办法(试行)》,对通过产能转移、企业关停转产、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核电替代化石能源等途径减少的“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量进行收储和调剂,明确了收储比例、使用范围、调剂程序等相关要求。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关停淘汰落后“两高”项目,累计为50余个新建“两高”行业项目提供了碳排放要素保障,累计减少碳排放量400余万吨。
在惠企政策方面,今年2月5日,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全流程温室气体减排示范工程案例征集及推广应用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征集减排效果明显、经济成本可控、示范带动突出的工程案例。《关于“两高”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鲁发改工业〔2023〕34号)中明确的“两高”行业工程案例,和其他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示范效应明显的工程案例均可申报。
征集和推广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省内有意向申报示范工程的单位,完成线上申报,由市级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筛选。二是通过初审筛选的示范工程案例,由省级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三是根据评审结果,择优向社会公布重点行业全流程温室气体减排示范工程案例,供行业企业学习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被评为优秀示范工程的企业和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优先纳入省环保金融项目库,予以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