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强省会|应用“四新”技术 加快数字化转型 山东高速公路展现澎湃“创新力量”

2024-04-03 07:37:4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戴升宝

责任编辑:高原

项目强省会|应用“四新”技术 加快数字化转型 山东高速公路展现澎湃“创新力量”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在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山东高速建设者正加紧进行紧缆施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独塔双跨自锚式悬索桥。在济菏高速改扩建项目中,建设者利用新技术,解决浆喷桩材料、结构协同设计关键工程问题。引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成功应用桥梁拼宽改造技术,显著提高连接性能和整体稳定性,是省内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首次应用。

  “从钢丝材料到混凝土凝结时间,从施工工艺到收费方式,从降本增效到智慧化升级……山东高速公路的创新润物无声,无处不在。”山东高速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山东高速建设者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让高速公路上的“创新力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科技创新让高速公路更“亲民”

  “请将通行卡投入托盘,通行费××元,请出示付款码,我扫您。”在济菏高速平阴收费站,这样的智能语音提示已经成为新常态。建设者通过云技术、云资源等多种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在平阴收费站成功打造了新一代收费架构,实现了车道收费的高效、智能化管理。这一创新变革不仅提高了收费站的工作效率,更让司乘人员享受到便捷而快速的通行体验。

  山东正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成伟称,这种以信息技术驱动的服务升级,不仅优化了收费流程,还提高了收费站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预计到2024年底,随着济菏高速改扩建实现双向通车,沿线所有收费站都将实现智慧升级。

  当你驾车驶出济青中线淄川南收费站,经过匝道处标有“ETC预交易”的门架,驶入收费车道时,收费栏杆会快速抬起,LED跑马灯亮起绿色提示,车辆顺畅通过。这得益于新一代云收费系统的应用,ETC交易时间缩短60毫秒。

  相较于传统收费站,智慧云收费站还实现了“窄岛宽道”。收费岗亭被集显示屏、摄像头等装备于一身的一体机所替代,收费岛由2.2米改为1.5米,通行车道增加35厘米,更便于车辆通行,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收费站通畅与否,是决定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第一道关口。山东高速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运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形成智慧云收费站成套技术和建设标准,研究成果获评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山东高速以淄博西、崮山等收费站为试点,稳步推广匝道预交易、ETC车道双天线、自助发卡缴费等新一代技术,共建成33个智慧云收费站,整体通行效率提升30%以上。

  除了收费站,隧道限速也是影响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因素之一。山东高速在济青中线济潍段全线隧道进出口设置遮光棚洞、镂空明洞,减少“黑白洞效应”。采取智慧调光、智能消防、拓宽侧壁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了隧道内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诸多“黑科技”加持,让济青中线济潍段成为全国首条隧道不降速通行的高速公路。

  在济青中线济潍段,建设者利用完善的监测感知、可靠的应急处置、实时预报预警等技术手段,共建设90余类、11000余套涵盖感知、监测、诱导、发布等功能的外场设施,实现车辆精准调度和引导,保障行车安全和道路畅通。以“毫米波雷达+视频”为核心的雷视融合路侧感知系统,实现“全时全天候车道级”路面交通事件感知,关键事件感知准确率达到97%以上;在特大桥、隧道、高陡边坡等重点位置,还设置了测量机器人、多元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各类环境参数、异常事件、设施状态等数据实时采集。

  这些信息全部汇总至路网管理智慧大脑。依靠强大的算力和算法,路网管理智慧大脑在毫秒间就可以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同步完成异常事件自动报警和应急救援资源自动调配,同时将预警信息“一键发布”至情报板、APP、微信小程序、微博等。

  山东高速公路的创新已经深入到所有产业板块,以路为基,重点突破,深挖数据价值,在智慧交通、数据资产运营等领域催生出新动能、新业态和新模式。

  以ETC产业为例,山东高速在全国首创ETC互联网发行模式,ETC总发行量超过3000万件。为将ETC数据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价值创造,山东高速创新开拓无感加油、智慧停车、智能洗车等综合服务,构建全国领先的ETC产业生态圈,将ETC应用场景从“路上”延伸至“路下”。除此之外,智慧大脑、云收费、智慧隧道等“硬实力”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在国内多个省份得到推广应用;通汇对公支付结算等平台蓬勃发展,产业互联网实现“破题”……

  科研投入加快创新步伐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仅2023年,山东高速就承担了60项省部级以上研发计划,40余项科技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8项科技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成绩单非常亮眼。

  科研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山东高速2023年在科研投入方面再创新高,投入经费超过50亿元,居省属企业前列。

  在山东高速全寿命周期BIM 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正忙着工程数字化智能设计平台的研发。科研人员感受最深的,除了充足的经费保障,还有日趋完善的经费使用机制,让大家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中。一年间,研发中心已完成“基于BIM+GIS的公路基础设施自动化健康安全监测及预警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数字孪生公路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

  在山东高速旗下的铁建装备公司,智能生产工厂里每10分钟就有一块CRTSⅢ型轨道板下线,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山东通维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了对高速公路上20余万台(套)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故障识别、智能告警、远程维修以及自动派单。因为创新能力强、核心技术领先等,这两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了引智借脑,山东高速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联合转化,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优势。2023年,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200余项科研成果实现了转化,因科技创新增加营业收入达40亿元。参与组建的“车路一体智能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在2023年正式获批,成为我国道路交通运输领域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累计达到79家,进一步推动了创新要素的汇聚、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四新”技术赋能工程建设

  奔腾黄河水,滔滔向东流。正在建设中的济南大北环黄河特大桥项目,创新采用了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技术,解决了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钢结构疲劳开裂和铺装层频繁破损两大难题。使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正是山东高速研发的一种具有超高强度、韧性和耐久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目前,超高性能混凝土已在沾临黄河特大桥、济青中线潍河特大桥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项目强省会|应用“四新”技术 加快数字化转型 山东高速公路展现澎湃“创新力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山东高速大力研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用创新力量激发澎湃动能,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济菏高速改扩建大清河特大桥项目中,建设者在浇筑过程中应用了“深基坑监控系统”,可实时显示基坑位移、变形等数据,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品质。临滕高速项目隧道类型多,岩体地质结构复杂多变,面临多种安全风险挑战。山东高速联合相关院校研发出智能地质编录机器人和便携式地质编录装备,建立隧道数字孪生智能管控平台,实现隧道安全智能建造。

  济南东绕城高速改扩建项目的新型砼护栏自动喷淋养生装置可实现自动化行走、全覆盖养生,解决了传统人工养护存在的不及时、不均匀等问题,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有效提升护栏质量。

  如今,一系列性能可靠、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在山东高速多个重点项目上大放异彩。2024年,临临高速、济南大北环、岚山港区疏港高速、济菏改扩建、济南东绕城小许家至机场段改扩建、东青改扩建6个项目要确保建成通车,一系列“四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将为高速公路建设赋能增效。

  从一条条穿山隧道到一座座跨河大桥,山东高速建设者的每一次作业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全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务区”到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公路,山东“零碳高速”建设领跑全国。从积极开展废旧路面、护栏等材料再生利用到煤矸石、石墨尾矿、赤泥等固废综合利用,山东高速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实现了双赢。一条条充满生机的绿色之路纵横交错,一条条“生态走廊”扑面而来,交织出一幅幅“畅享美好交通生活”的优美画卷。

作者:戴升宝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